恐爪龙的属名得名于它脚部第二趾的巨型镰刀爪,后期的研究显示这一特征在副鸟类中广泛存在。种名“平衡”主要是描述它硬棒状的尾巴,研究人员推测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奔跑中保持平衡[1] 。
目前为止已发现多件恐爪龙的遗骸,包括一件成体骨骼与蛋化石关联的标本。
正型标本:YPM 5205,包含一件保存完整的左脚和一件不完整的右脚[1] 。
归入标本:YPM 5201,5202,5203,为三段可关联的尾椎骨[1] 。
归入标本:YPM 5204,部分保存的寰椎和枢椎,第四节和第五节颈椎,第四,六,七和九节背椎[1] 。
归入标本:YPM 5206,几乎完整的左右手[1] 。
归入标本:YPM 5210,保存了不完整的头骨,包括的骨块有犁骨,两侧的方颧骨和鳞骨,左侧的关节骨,两侧的翼骨,右侧的外翼骨,右侧的上隅骨,左侧颧骨,右侧隅骨,左侧齿骨,很多牙齿。头后骨骼包括寰椎,枢椎和其它七节颈椎,第一和第十背椎和前部尾椎[1] 。
归入标本:YPM 5232,保存了不完整的头骨,包括右侧上颌骨,两侧鼻骨,两侧齿骨,两侧前颌骨,两侧颧骨,右侧鳞骨,两侧眶后骨,右侧泪骨,左右关节骨,左侧颚骨,左侧隅骨和右侧方颧骨[1] 。
归入标本:YPM 5207-5209,5211-5231, 5233-5265,很多无法具体鉴定的碎片[1] 。
归入标本:AMNH 3015,没有保存头骨,头后骨骼保存不完整。保存有蛋化石,是目前唯一确定的驰龙类蛋与成体关联的标本[2] 。
归入标本:AMNH 3037,脚部骨骼的碎片[1] 。
归入标本:MCZ 4371,保存了吻部和下颌的碎片还有一些牙齿化石。几乎完整保存,但是质量较差的中轴骨骼序列(尾部完整保存),较为完整的右侧前肢和手部,不完整的左手,完整的腰带骨骼,两侧后肢和脚部骨骼,及很多背椎肋骨和腹膜肋[3] 。
恐爪龙是一种双足行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其头部相对于身体较大,后肢相对较长,前肢较长,手部纤细修长。脚部长度适中,具有四个带有趾节骨的脚趾,第五趾仅保留有跖骨。第三趾和第四趾长度接近,第二趾特化,末端具有非常大的巨型镰刀状爪趾。在正常行走时仅使用第三趾和第四趾承重。第二跖骨远端具有非常发达的滑车关节。第三跖骨近端较宽,没有发育窄足型。手部第一掌骨较短且形状不规则。第三掌骨长,纤细,且与第二掌骨分离。腕骨仅包括尺侧腕骨和桡侧腕骨。头骨的眼眶较大,略呈圆形。泪骨和眶后骨上发育有框上粗隆。眶前棒纤细,与板状的颧骨搭接。方颧骨小,呈T型,与鳞骨不关节。鼻骨较长,内外侧向较窄,且没有愈合。鼻骨的前颌骨突纤细,构成了外鼻孔的下边缘。翼骨狭长且纤细,外翼骨形态较为复杂,且在腹面有一明显的凹窝。具有15颗上颌骨齿,4颗前颌骨齿,16颗齿骨齿。所有牙齿的前后缘都具有锯齿。后缘锯齿密度小于前缘锯齿密度。一共有22-23节荐椎前椎体,3-4节荐椎和40节尾椎。颈椎椎体为双平型,长度适中。背椎椎体为双平型,较短,具有较发达的下楔(hyposphene-hypantrum),神经棘短粗。所有的荐椎前椎体具有小的很深的气孔。尾椎长且为双平型。除了前8-9节尾椎,其余的尾椎都具有极度伸长的、棒状的前关节突。脉弧也发展为极度延长的棒状结构。这些极度延长的前关节突和脉弧相互交错绞合在一起,最终使得尾椎紧密关联,形成一个硬棒状的结构。坐骨具有三角形的闭孔突。耻骨短,具有明显的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