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是指育成秧苗后改插秧为抛秧的一种省力种稻方法。1958年,浙江省永康、缙云等县农民为了战胜早春低温阴雨,实现早播、早栽、早分蘖要求,运用“密播、早育、短龄、带土、带肥”等5个相关环节,采取手栽、摆栽或抛栽的水稻栽培新技术,结果抛栽取得了三省(省秧田、省劳力、省成本)、二早(早发、早熟)、二增(增产、增效)的明显效果,但限于该项技术用手工铲秧、掰土等过程较费工,抛栽本田除草困难,阻碍了扩大应用。

60年代初期,日本稻作科技工作者试用纸筒培育秧苗成功,结合手工抛撒自然入土,具有返青快、分蘖早,稳产高产等优点。7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来我国传播此项育秧技术,在其影响下,中国农科院和广东省农科院先后引进此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后因播种工序烦琐,纸筒秧盘一次性使用成本高,而且根系在纸筒内不易外伸,出现窝根现象较为严重,秧龄又不能太长,加上当时还没有最适于抛秧本田应用的高效除草剂,导致该项技术也难以推广应用。1975年,日本学者松岛省三与丸井加工公司合作研制出塑料孔盘,每盘孔数按秧龄长短而不同,分别为578个孔体、648个孔体和2015个孔体。前二种适于育中苗,后一种适于育小苗。在日本东北、北陆等寒冷稻区.以及九州等温暖稻区等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1975年正常气候丰收年和1976年低温歉收年考验,证明是一项安全、省力、稳产的水稻栽培方法,并传播到了中国、韩国、印度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地。

我国在引进日本塑盘抛秧的基础上,开始研究水稻孔体育秧抛栽技术。1981年,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与东北塑料一厂共同研制出塑料方格育苗盘,规格为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盘中有800个各为2.25平方厘米的小方格,上大下小,底有5毫米渗水圆孔。198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塑料三厂又生产了聚氯乙烯压塑406孔育秧硬盘。由于硬盘成本高,农民一次性投资难以承受,故推广应用面积不大。1987年,牡丹江地区农科所与上海市塑料厂合作利用聚氯乙烯回收料,研制出价格较低的孔体塑料软盘[1] ,并生产出多种规格孔盘,满足了各地培育大、中、小苗的需要。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能大幅度地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省工(每公顷省30~45个工)、省秧田(秧田只占本田的1/40~1/50),提高工效5~8倍,同时没有缓苗期,可比手插秧田每公顷增产粮食0.23~0.45吨。所以,在国家农业部农技推广总站统一牵头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组织试验示范和推广,使水稻抛秧种植方式在神州大地蓬勃展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统计资料,1990~1997年全国各地抛秧面积逐步扩大,其中1994~1997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单季稻抛秧,以江苏省增长最快,连作稻抛秧,以广东省扩大得最多。以南方各省、自治区为主,抛秧面积仍在持续增长。双季稻地区的早稻抛秧面积扩大得更快,而且从有盘发展为无盘肥床旱育,从手抛发展到机抛。 抛秧

相关查询: 浙江省 新技术
最新查询:林知渊 简而言之 黄金碗 Tetrahymena 丙烯酸酯 无烟煤 三氯甲烷 肖像权 河合 莺歌陶瓷老街 山楂糕 西南大学赋 不无遗憾 丝叶芥属 克谢尼娅·苏克因诺娃 爱怜纪 岜饶乡 蒙脱石 总会计师 苍梧人民广播电台 SecondhandSerenade-二手小夜曲 老人星 荒野と森と魔法の歌 鲤溪镇 黑暗之中 咖啡杯 中赤乡 汤上温泉 vbs 南半球 ethoxy- 长江大桥 香花堂 明挖法 国子监 视觉语言:如何将艺术与设计转化为语言 软舌螺动物门 骑龙观音像 工商业者 司局级 彼得后书 生长点 费城小子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 褐软蚧 变电所 教条主义 九龙山滨海旅游区 黑腹刺颈龟 守备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旗参鸡肉汤 美济礁事件 天气现象 筱高雪樵 活泼的台北 要结果不要理由 毅然决然 里克·斯图科 津轻海峡 TISHMAN 拂了一身还满 英国突击队 气密性 深海鱼 integrity. 马奶酒 成都市 资本家 吸收系数 双重领导 于洪区 多彩钱 海相沉积 公主方钻 捞刀河 自然天成 人民群众 抛秧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39秒 内存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