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时颛顼创制九州,河间隶属高阳国。 河间——诗词之乡
夏商周时,河间属冀州。
春秋,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
秦,属巨鹿郡。秦始皇废封建为郡县,沿袭春秋战国旧县名置武垣县,这就是河间县的前身。
汉文帝至汉武帝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隋至唐属河间郡或瀛州。
隋炀帝大业初,以武垣县境介于沙(子牙河)、唐(古寇水)两河之间,才把武垣县改为河间县。
五代时,瀛州归契丹管辖。
宋朝时,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二年(1108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
元朝时,改府为路,仍领河间。
明清时,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
抗日战争时期,伪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伪县政府先后属伪河北省津海道尹公署、渤海道尹公署、河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建立,先后属冀中区一、三、九、八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
1958年,改隶天津专区,改隶天津市。
1961年5月,津、沧分后,称沧州专员公署,河间属之。
199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间撤县设市,由沧州地区代管。
1992年,沧州地市合并,河间市由沧州市代管。[1]
河间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总面积1322.44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河间市辖瀛州路街道、城垣西路街道2个街道,米各庄镇、景和镇、卧佛堂镇、束城镇、留古寺镇、沙河桥镇、诗经村镇、故仙镇、兴村镇、行别营镇、尊祖庄镇11个镇,黎民居乡、沙洼乡、西九吉乡、北石槽乡、时村乡、龙华店乡、果子洼回族乡7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6个居委会、56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0万。[42] 市政府驻地原属瀛州镇,现属城垣西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