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玛纳斯
玛纳斯诞生于公元9—10世纪,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世代的柯尔克孜族歌手们的琢磨与提炼,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传奇色彩。[4]
玛纳斯在16世纪已开始流传,千百年来,一直以口耳承传。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玛纳斯的普查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普查中发现了许多演唱玛纳斯的歌手,记录了各种玛纳斯的异文。[1]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英雄和领袖,他是力量、勇气和智慧的化身。史诗玛纳斯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玛纳斯包括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故事,因此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分别为《玛纳斯》《赛麦台依》 《赛依台克》 《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每一部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互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狭义的玛纳斯则专指第一部,在八部史诗中,它篇幅最长,艺术上也最为纯熟,描写了玛纳斯非凡的一生,由“神奇的诞生”“少年时代的显赫战功”" 英雄的婚姻”“部落联盟的首领”“ 伟大的远征”“壮烈的牺牲”几个部分组成。玛纳斯描写了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赴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英雄事迹。[5] 演唱玛纳斯
玛纳斯以口头形式流传,是玛纳斯及其各种异文的总称,是由民间艺人演唱的韵文史诗,具有民间文学和民间曲艺双重属性。[6] 演唱者
玛纳斯全诗八部各自独立成篇,又相互衔接,全诗结构完整、故事曲折、内容丰富,尤以第一部最为精彩,篇幅最长,占到整部诗文的四分之一。[7]
玛纳斯在语言上,玛纳斯的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常以高山、湖泊、急流、狂风、雄鹰、猛虎来象征英雄人物;它是格律诗,几乎囊括了柯尔克孜族所有的民间韵文体裁,如神话传说、习俗歌和谚语等。[4]
玛纳斯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戏剧的矛盾性,还结合了民间诗歌的说、诵、唱的特点,做到了历史脉络清晰可信,戏剧冲突尖锐复杂,语言流畅,韵律和谐,便于演唱。[8]
玛纳斯人物鲜明,情节曲折,在全诗人物画廊中,玛纳斯是充满原始激情与新鲜活力的英雄形象,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诗文语言优美,比喻生动,精练谚语随处可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7]
玛纳斯从头至尾全部采用韵文的形式,每个诗行7-8个音节,非常完整。在韵律方面,玛纳斯的押韵形式十分丰富,有头韵、腰韵、脚韵以及节奏韵等,其中,押头韵的诗段较多。由于音节完整,每个诗段都押脚韵,因此这部史诗节奏感极强,富于音乐性,便于歌手咏唱,给人以和谐美的享受。歌手演唱玛纳斯时,伴有各种曲调,有的高亢豪放,好像万马奔腾的战歌;有的沉稳缓慢,好像行云流水般的抒情诗。这些曲调保存了古代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是研究柯尔克孜族音乐重要的原始材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