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运"纵贯线"称谓直接承袭自台湾铁路管理局运营的纵贯线铁路。该铁路名称最早可追溯至1887年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启动的基隆至台南铁路建设计划,后经日据时期路线调整,最终形成以台北车站为中心、连接基隆港与高雄港的运输动脉。
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台湾公路客运业者为强化线路辨识度,将这条纵贯台湾西部的公路干线命名为"纵贯线"。这种命名方式既延续了既有铁路干线的历史记忆,也凸显了新建公路在陆路运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纵贯线公路客运以中山高速公路(国道1号)为主轴,北起基隆市,经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等主要城市,南抵高雄市。全程约373公里的路线中,设置有密集的交流道与转运站,形成多节点衔接的运输网络。
采用多家客运公司共营模式,主要业者包括国光客运、统联客运、和欣客运等。各公司在票价策略、班次密度、车辆配置等方面保持差异化竞争,其中:
日间班次以经济型客车为主
夜间班次提供卧铺车型选择
高峰时段实施弹性增班机制
作为台湾陆路运输发展史的缩影,纵贯线承载着交通方式迭代的特殊记忆。其名称的跨时代沿用,既体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传承性,也映射出台海地区地理特征的线性分布规律。铁路纵贯线1908年全线通车时确立的"一日生活圈"概念[1] ,在1970年代中山高速公路启用后,公路客运业者沿用‘纵贯线’命名其公路路线。
纵贯线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