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性指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形成的共有特质和有机整体[6] ,由社会实践的共性产生[4] 。该术语强调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同时遵循普遍规律[4] [6] 。
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之一[8] ,其核心为“大一统”思想,贯穿于民族发展史[8] 。表现为:
文化认同: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共同价值观[2][3]。
政治实践: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内在需求[3]。
历史作用:决定中国主流发展方向,增强民族凝聚力[7]。
先秦时期萌芽“华夷一体”观念,秦汉确立大一统政治体系[8] 。至清代,该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8] 。现代社会中,统一性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文化支撑[8] [9] ,并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奠定基础[2] 。
截至2023年,教育部实施的措施包括: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挖掘古文字历史价值,推出《甲骨文摹本大系》等成果[5][9]。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梳理核心思想术语,推动国际传播[9]。
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全球最大语言资源库,促进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保护[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