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成祥于1990年、2002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语言和信息技术博士学位。于1997-2000年以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的身份任职于Clairvoyance公司。其研究集中在智能信息系统领域,主要涉及信息检索、数据挖掘,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及其在生物医学、卫生信息学和智能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已在国际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Google Scholar中的累计引用次数超过两万余次,并获得多项专利;[3] 其在Coursera平台上开出的关于文本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课程受到全世界学习者的关注。现担任Springer信息检索系列丛书的美洲编辑、BMC医学信息和决策及ACM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的副编辑和WSDM 2018会议的协同主席。曾任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和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的副编辑,ACM CIKM 2016大会协同主席,以及WWW2015、ACM SIGIR 2009、NAACL HLT 2007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协同主席。他是一名ACM Fellow并获得多项奖项:三次获得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SIGIR Test of Time Paper Award,2004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最高荣誉总统奖(PECASE),Alfred P.Sloan 研究奖,IBM优秀教师奖,HP创新研究奖,及UIUC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2] 翟成祥
1965年10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人。父亲是个教育工作者。在小学、中学任过教师、校长。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妇。
1971年至1980年,翟成祥先后就读于戴南小学、戴南中学。1980年参加高考,他以戴南中学的最高分录取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后于1984年、1987年、1990年分别获得计算机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翟成祥在南京大学,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领先优秀的教师队伍,刻苦为学、正直为人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80-1984年本科学习期间,他始终在全年级名列前茅。1984年以全系最高分考取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师从郑国梁教授研究软件工程,在此期间翟成祥完成了高级语言程序自动转换系统及Modula-2集成软件环境的硕士论文等多项科研项目。1986年在小型微型计算机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内容是关于一个支持程序自动格式化的软件工具。1987年至1990年翟成祥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徐家福教授,继续在南京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于1990年完成了关于计算机自动汉语理解和分析方法的博士论文,获得我国当时为数不多的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此论文在“国际计算中心”发表后,翟成祥先后收到美国、西德、加拿大等五个国家的信函邀请他去合作研究。翟成祥服从国家需要,听从学校安排决定留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任教。这期间,翟成祥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先后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他参加的许多科研项目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与导师合著了一本关于对象式程序设计语言的教科书,至今仍被许多高校采用作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