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杂说·崔山君传》:“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愤世嫉俗”。[1]

“说”是一种文体,主要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阐明道理。“杂说”指的是叙述人事,兼发议论的一类文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2]

韩愈在《杂说》中写道:“《崔山君传》作者谈氏在写《崔山君传》时,提到那些说自己像仙鹤般长寿能知往事的人,这实在太荒渗了!根据我对人们的观察,能够尽到人的本性而区别于禽兽的人是很少的,而这些人又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增恶(愤世嫉邪),因而隐居避世,为什么会这样呢?过去的圣人们,有头长得像牛的,有形体长得像蛇的,有嘴长得像鸟的,还有面貌像蒙俱(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的神像)那样方而丑的,但是他们只是外表像野兽,本性却不是,我们能够说他们不是人吗?而有的人身材丰满,皮肤细腻,面色红润如同朱砂,非常美丽,他们的外貌是人,可内心却像禽兽一般,我们又怎么能说他们是人呢?因此,以貌取人不如看他的内心与行为来得准确。儒家弟子不轻信鬼神之说,所以我就从这个故事中选择了“愤世嫉邪”的一面,来发表一些感想而已。”[2]

韩愈原来说的“愤世疾邪”,是愤恨黑暗的社会,增恨不良的社会习俗,“世”“俗”是指社会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愤世嫉俗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攻击社会也被叫作“愤世嫉俗”。增恶世俗、痛恨社会黑暗的人从古到今都存在着,在如今看来,他们是一群爱抱怨的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人,一方面社会确实有许多问题,引人不满;另一方面,愤世嫉俗者往往对社会抱有更高的期望,但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又无力改变,所以只能借抱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抱怨来得到纠正和解决的。太多的牢骚还可能会挫伤行动的积极性。所以有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相比愤世嫉俗,人们更应该将目光放远大一些,从自身开始一点一滴的改变世界。[2]

成文用法

“愤世嫉俗”指痛恨、憎恶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及庸俗的世态。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1][3]

运用示例

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不怨不怒,而愤世嫉邪之气,凛然不少回挠。”[1]

明·刘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嫉邪者耶?”[1]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零一回:“说起愤世嫉俗的话来,自然处处都是枭獍。”[4]

相关查询: 愤世嫉邪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84秒 内存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