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于1922年由英国ICI公司首次合成。1933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发现乙烯在高压下可聚合生成聚乙烯。此法于1939年工业化,通称为高压法。1953年联邦德国K.齐格勒发现以TiCl4-Al(C2H5)3为催化剂,乙烯在较低压力下也可聚合。此法由联邦德国赫斯特公司于1955年投入工业化生产,通称为低压法聚乙烯。50年代初期,Phillips石油公司和Mobil石油公司分别用氧化铬和氧化钼催化剂,在相对较低的温度、较低压力下制得高密度聚乙烯,并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60年代,加拿大杜邦公司开始以乙烯和a-烯烃用溶液法制成低密度聚乙烯。1977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先后采用低压法制成低密度聚乙烯,称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中以联合碳化物公司的气相法最为重要。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性能与低密度聚乙烯相似,而又兼有高密度聚乙烯的若干特性,加之生产中能量消耗低,因此发展极为迅速,成为最令人注目的新合成树脂之一。[4]

低压法的核心技术在于催化剂。德国齐格勒发明的TiCl4-Al(C2H5)3为聚烯烃的第一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较低,每克钛约得数千克聚乙烯。1963年比利时索尔维公司首创以镁化合物为载体的第二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达每克钛得数万至数十万克聚乙烯。采用第二代催化剂还可省去脱除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以后又发展了气相法高效催化剂。1975年,意大利蒙特爱迪生集团公司研制成可省去造粒而直接生产球状聚乙烯的催化剂,被称作第三代催化剂,是高密度聚乙烯生产的又一变革。

聚乙烯依聚合方法、分子量高低、链结构之不同,可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5]

性质:无味、无臭、无毒、表面无光泽、乳白色蜡状颗粒,密度约0.920 g/cm3,熔点108℃~126℃。不溶于水,微溶于烃类等。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吸水性小,在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电绝缘性高。[1]

相关查询: 聚乙烯 化学工业 工业化 联邦德国 齐格勒 催化剂 赫斯特 工业化生产 年代初 Phillips 石油公司 氧化铬 氧化钼 高密度 加拿大 碳化物 化学公司 合成树脂
最新查询:觜火猴 无产者 阿泰宁 福州话 胡春惠 冢田攻 红毛城 发酵法 服饰店 齐林家 亚运会 牙槽骨 推理杂志 简而言之 寡雄腐霉 北京东岳庙 卫一清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金属腐蚀 电影节 胡焕庸 巧言令色鲜矣仁 实用葡萄牙语教程 Wolff定律 肉麦饼 弯月形 收藏品 工业部门 释德扬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 车宝山 十七个 庐山会议 医疗保健 马山县 自由极光 元语言 过渡性 青沼瞬 暗访设备 双高斯结构 肉酱丝瓜 耐磨性 总政治部 六河沟煤矿 东至茶叶 日本籍 长沙人 花式大列巴 玲珑街道 披麻拷 忘忧清乐集 巴塞尔 否决权 自筹资金 光伏电池直流熔断器 政治权利 俞流江 幻彩红宝石雷龙鱼 一专多能 加盟费 化学平衡 卫赛节 共轭双曲线 日照市 国际音标 建功立业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乙酸乙酯 诽谤罪 培养液 金本位 滑滑粉 秋葵鸡 燕麦饼 审美观 冶炼厂 凝血酶 嘉定派 聚乙烯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35秒 内存2.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