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于1922年由英国ICI公司首次合成。1933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发现乙烯在高压下可聚合生成聚乙烯。此法于1939年工业化,通称为高压法。1953年联邦德国K.齐格勒发现以TiCl4-Al(C2H5)3为催化剂,乙烯在较低压力下也可聚合。此法由联邦德国赫斯特公司于1955年投入工业化生产,通称为低压法聚乙烯。50年代初期,Phillips石油公司和Mobil石油公司分别用氧化铬和氧化钼催化剂,在相对较低的温度、较低压力下制得高密度聚乙烯,并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60年代,加拿大杜邦公司开始以乙烯和a-烯烃用溶液法制成低密度聚乙烯。1977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先后采用低压法制成低密度聚乙烯,称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中以联合碳化物公司的气相法最为重要。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性能与低密度聚乙烯相似,而又兼有高密度聚乙烯的若干特性,加之生产中能量消耗低,因此发展极为迅速,成为最令人注目的新合成树脂之一。[4]

低压法的核心技术在于催化剂。德国齐格勒发明的TiCl4-Al(C2H5)3为聚烯烃的第一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较低,每克钛约得数千克聚乙烯。1963年比利时索尔维公司首创以镁化合物为载体的第二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达每克钛得数万至数十万克聚乙烯。采用第二代催化剂还可省去脱除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以后又发展了气相法高效催化剂。1975年,意大利蒙特爱迪生集团公司研制成可省去造粒而直接生产球状聚乙烯的催化剂,被称作第三代催化剂,是高密度聚乙烯生产的又一变革。

聚乙烯依聚合方法、分子量高低、链结构之不同,可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5]

性质:无味、无臭、无毒、表面无光泽、乳白色蜡状颗粒,密度约0.920 g/cm3,熔点108℃~126℃。不溶于水,微溶于烃类等。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吸水性小,在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电绝缘性高。[1]

相关查询: 聚乙烯 化学工业 工业化 联邦德国 齐格勒 催化剂 赫斯特 工业化生产 年代初 Phillips 石油公司 氧化铬 氧化钼 高密度 加拿大 碳化物 化学公司 合成树脂
最新查询:滴水洞 antibody 三台山 开山祖师 三彝 景德镇汽车站 超声心动图 朝比奈凉风 大中修 潜伏着 和平星 苹果酱烤鸭 薄荷叶 丰水期 塑造出 JSOW �ݸ���� 卡耐基 一等兵 亡国论 右上方 收集卡 甩不掉 中毒者 脉学 bioherm 树脂颜料 大瀑布 扎兰屯市 规律性 physically Hayakawa 变应原 十六国春秋别本 流莺 张镃 California+Solo �����Ŀ��� launching 有岛武郎 独联体 视而不见 Caprotti Brainpower Component 蔚蓝长空 枣核肉 瑜伽师 Agriolimax 牵牛花 塞贝克效应 981059152 HartFord 鲍里斯·维亚切斯拉维奇 王岗玲 甜玉米 立法者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 社旗县 还可与 体力劳动 梭子蟹 新技术 阿加迪尔 农业合作化 TF-104G 调幅指数 推广站 廖美琳 胆瓶 唯心史观 一触即溃 ѧԺ 睾丸炎 六点钟新闻 国际私法 甘蔗渣 蓝眼睛 消防局 聚乙烯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36秒 内存2.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