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质软,呈淡黄色,其大小约为5×3×1cm2,重约7g,左侧者稍大;位于脊柱两侧的腹膜后间隙内,属于腹膜外位器官。左肾上腺较长,呈半月状。其前面与胃、胰和脾相邻;后面贴附膈的左脚;下面凹陷称为肾面,紧卧于左肾内侧缘的上部;内侧缘接触腹主动脉和腹腔神经节。左肾上腺门位于其前面的下部,有肾上腺中央静脉自门穿出注入左肾静脉。右肾上腺稍短,呈三角形。其前面的内侧分无腹膜,直接与下腔静脉接触;外侧分与肝相邻接;腺的后面稍凸与膈相贴;底凹陷叫做肾面,紧卧于右肾的上端,内侧缘临腹腔神经节。右肾上腺门位于腺的前面内上分,肾上腺中央静脉经门穿出汇入下腔静脉或右肾静脉。肾上腺和肾共同包绕在肾筋膜内,但各有自己的纤维囊和脂肪囊;因此,它不随肾向下移动。肾上腺与肾之间的脂肪结缔组织,在胎儿和新生儿不明显,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厚。有时在肾上腺附近或腹腔丛内可见到与肾上腺皮质构造相似的小块组织,称为副肾上腺或皮质体;在人类较少见。
血管、淋巴和神经肾上腺的血液供给极为丰富,动脉由肾上腺上、中、下动脉供给,它们分别发自膈下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三组动脉分成小支至肾上腺的纤维囊,互相吻合成丛,由丛发出皮质支和髓质支,供应皮质各带和髓质。血窦内的血液,经小静脉、中央静脉输出,经左、右肾上腺静脉分别汇入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腺内毛细淋巴管成丛逐步汇集成较大的淋巴管输出,最后输入腰淋巴结。神经主要由腹腔丛发起,形成的膈丛和肾上腺丛发支分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肾上腺的内侧构成肾上腺丛,其支穿过纤维囊形成肾上腺的囊下丛,囊下丛再发出分支至血管、髓质的嗜铬细胞和交感神经节细胞,使之分泌。
肾上腺的解剖结构:[1][2]
共2张 肾上腺的解剖结构
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两者的胚胎来源完全不同,前者来自中胚层,后者来自外胚层。髓质被皮质所包裹,其组织结构和激素分泌功能是独立的。成人肾上腺皮质较坚实,呈金黄色,占腺体总重量的90%;髓质疏松,呈棕褐色,占10%。肾上腺皮质分为三层:最外层为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占皮质15%,细胞排列成球状,分泌盐皮质激素;第二层为束状带(zona fasciculata),占皮质的75%,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分泌糖皮质激素;第三层为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约占皮质的10%,分泌性激素。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网状带可增宽而束状带相应变窄。肾上腺髓质的主细胞即为嗜铬细胞。这些细胞在用重铬酸钾染色时,胞质内存在棕色的含铬盐的颗粒,故此得名,嗜铬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或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人类肾上腺髓质储备的85%左右是肾上腺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