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会长、《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杂志编委(IF 4.7)[2] ,并参与《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编写[2] 。
诊疗技术创新:
建立国内首个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学科诊疗平台[2][3]。
首创宫腔镜全面评估与个体化治疗系统,推动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成为国际标准方案[2][3]。
截至2023年,患者完全缓解率95%以上,妊娠率超60%,居国际领先水平[2][3]。
标准制定:
牵头制定《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
研究成果被欧洲妇科肿瘤协会等国际指南采纳[2][3]。
论文与课题:近3年发表SCI论著26篇(含《Nature Communications》),总影响因子超200[2]^;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累计科研经费1648万元[2][3]^。
机制研究:揭示代谢异常导致内膜癌保育治疗失败的机制,为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2]^;
中国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
第四届上海“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二等奖[3]。
作为医院纪委书记,负责纪检行风建设工作,强调纪检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作用,并参与基层义诊等公益活动[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