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 临沂东夷文化雕塑·九夷之尊
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二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现使用文字符号,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
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等。[191]
商朝时期,这块土地上丰存过郯国、莒国、费国诸方国。
周灭商后,临沂地域并入青州,分属齐、鲁两国,见于《春秋》的有颛臾、鄅、鄫、鄟、阳、向、郯、根牟、於馀丘等国。[191]
春秋时期,鲁国季孙斯、叔孙州仇领导修筑启阳城作为鲁国东南屏障,成为今临沂老城的前身。临沂域内除商周时期古国外,见于《春秋》的有启阳、中丘、祝丘、鄪、祊、防、台、东阳、武城、丘舆、向、次室、蒙、郓、堂阜、密、鄢陵等17个大的城邑。
战国时期,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部属楚,北部属齐。[7][191]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启阳城更名开阳并设为开阳县。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临沂域内的郯县为徐州治所。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时,改琅琊郡为琅琊国,光武帝子刘京将琅琊国迁都开阳,自此开阳称琅琊。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
三国时期,开阳一直作为琅琊国国都,封有琅琊王。临沂地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琅琊阳都的琅琊诸葛氏族人分辅三国,其家族文化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