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末期的唐虞时代,今保定市分属于冀州和幽州。 共3张 古城保定
殷商时期,保定市境域为北燕之地。
西周,姬发灭掉燕侯国。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中山国就在保定境内建都。[44]春秋时期,建北平城,系保定建城之始。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后来晋国不断东侵,保定南部逐渐被晋国和鲜虞国占领,北部则为燕国所有。战国时期,燕昭王在今古城东侧、府河北岸筑广养城,为放牧战马之城。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的战国中期,齐伐燕占领桑邱(距今保定城北10千米左右),保定为齐国所辖。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约中山国伐燕,燕国北部为齐国占领,南部被中山国占领,保定为中山国所辖。[5]
秦时,今保定市辖区南部属恒山郡,北部多属广阳郡。
西汉时,分属涿郡、中山国。东汉,分属涿郡、中山国、河间国。今辖区各区县大部分置于两汉时期。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属幽州和冀州。
南北朝时期,先后为北魏、北齐、北周境域。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
隋代,分属涿郡、上谷郡、高阳郡。
唐代,属河北道的涿州、易州、定州。[44]
五代十国时期,保定市境内各县多属后梁、后晋。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今清苑区);天成三年(928年),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
宋、辽时,保定辖区北部属辽西京道,南部属北宋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为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重镇,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率军北伐驻保塞半月余,称金台顿;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更名保塞县。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州、县治所迁至保定城区。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 保定市深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