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矩阵式变换器的概念和电路拓扑形式由L.Gyugyi和 B.R.Pelly首先提出。1979年意大利学者M.Ventutini和A.Alesina证明这种频率变换器的存在,促进了矩阵式变换器的迅速发展。他们首先在理论上证明了N相输入、P相输出的矩阵式逆变器的实现条件,同时给出了一种电压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虽然解决了矩阵式变换器的谐波问题,但也有输出输入电压比小于0.5的严重缺陷。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矩阵变换器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了解决M.Venturini和A.Alesina控制方案的不足,先后有许多学者对矩阵变换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方案。国外对于矩阵变换器的研究进入大发展阶段。 变换器

1989年,日本学者J. Oyama等提出了一种最大最小输入电压调制技术,该技术认为输出电压最小的相总是与输入电压最小的相相连,其余两相则利用PWM 调制技术对输入电压进行调制,输出线电压的最大值总是等于最大输入线电压函数的最小值,即输出线电压总是在输入线电压的包络线之内。同年,还有南斯拉夫学者L.Huber和美国学者D.Borojevic提出了基于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矩阵变换器的功率开关状态,定义出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六边形开关状态矢量,然后,按输入矢量在任意时刻由其相邻的两开关矢量合成,得到每一采样周期内的开关导通比,该技术已发展成为较成熟的技术。Huber和D. Borojivic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向量调制技术的PWM技术,最大电压传输比可达到0.866,并通过实验样机带三相感应电机运行,证明采用空间向量调制法的矩阵变换器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即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逼近于1,输出电压可调频调幅等特点;A. Ishiguro和T. Furuhashi提出输入双线电压瞬时值法,其调制实质即任何时刻输出电压为两个输入线电压合成,从理论分析知当输入电流不对称或含有高次谐波时,控制函数可以自动修正而不需要额外的计算量。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某些电网不够稳定的场合。1992年C. L. Neft和C. D. Schauder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30马力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理论和实现方案,这种方案是一种去除直流中间环节的逆变器方法的改进,它将控制策略分为“整流”和“逆变”两部分,三种开关分别看作一种假想的电压源逆变器。“整流”部分对于每一开关组分别有“正”“负”两套开关函数。[1]

中国交交矩阵变换器的研究起步较晚,大致从90年代开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湘潭大学等单位先后在不同的基金赞助下,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刚刚查询:变换器 贵州省 海鲜批萨 不轻信 学术史 商高宗武丁陵 财政资金 团结友爱 农业职业 科学发展辉煌成就 剧作家 大排档 笑星班尼环球之旅 李绍棻 生态学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传家宝 印刷工艺教育专业 在产品 气度不凡 南岛文化 满庭芳·蜗角虚名 功夫三味荔蓉枣 造成了 胡萝卜素 铁路桥梁 地形跟随和地形回避雷达 信息高速公路 广宗太平道乐 致命十字星:狙击武器 三角帆 爱尔兰共和军 冰心全传 恐龙对大蟒续集 徐富新 临朐红丝砚 战略相持 定位转移 咖喱牛肉批撒 更确切地说 胡泽斯坦省 文化界 应激性 王石钧 封闭式问题 道格拉斯 化油器 血水草根 华翔空港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就业政策 海宁禅寺 竞争性 离休干部 乐此不疲 百万吨级 黑龙江环境通报 微信红人 民族独立 故障率 宫崎一成 放射性 札什伦布寺 �ձ���ѧ���ﳣ���﷨ 我的南海 球粒陨石 黑客防范魔法书 红萝卜瘦肉鸡肝笋菇汤 水力发电学报 亚利桑那州冷杉 梅林组合 经典著作 不安全 两栖部队 丰臣秀吉 互助合作 竹影青瞳 红豆冰 恩威并施 黄冈小状元单元星级达标卷:四年级数学下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10秒 内存2.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