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
国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1993年联合国将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改称为GNI(国民总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 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
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指一个国家所有有该国国籍的公民(在国内或国外)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