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2年,1994年8月获批省级经开区。2021年5月整合三界镇高新工业园区后形成七大功能板块[6] 。2024年7月完成《总体规划》环评补充公示,明确全域提升发展框架[4] 。
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互补结构:
传统产业:领带服饰年产量占全球60%,集成灶销量占全国65%,机械电机产品覆盖60余个国家和地区[3];
新兴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引进贝达药业生产基地(预期年产值40亿元),新材料产业落地长鸿全生物降解产业园(规划年产值超100亿元)[3][6];
智能汽车:长三角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专注技术研发,配套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投资55.5亿元)[3][6]。
艇湖科技城:2024年启动建设,采用'一心两轴两环三谷'布局,规划容纳1-1.5万居住人口及2-3万产业人才,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配套体育中心和生态景观系统[1];
城北化工园区:2022年规划建设现代化工产业基地,分剡湖街道(2.35km2)与三界镇(0.65km2)两个区块,集聚昂利康制药等龙头企业。
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党政办公室(浦南大道388号),实施“预许可”承诺制等35项审批权限下放政策[2] [6] 。2023年6月钱建军任副主任,负责产业规划与项目建设。
2024年10月发布《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评补充公示,规划范围涵盖浦口区块、三江工业区等七大板块,重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与‘两纵两横’交通骨架建设[4] [1] 。艇湖新兴产业园投资17.4亿元建设路桥工程,强化联甬产业园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产业协同[3] [6] 。
截至2025年注册企业包括:
嵊州市经济开发区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负责园区运营);
嵊州市长三角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技术研发机构);
艇湖新兴产业园建设有限公司(成品油零售与充电服务)。
开发区通过“嵊州速度”服务体系,实现比亚迪项目285天投产的行业纪录[6] 。
嵊州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