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近代林纾。一卷。1935年。提出绘画的“陶情养心”观点,认为“西洋机器之图与几何之画,方称有用。若中国之画,特陶情养心最妙之物”。重传神,也重形似,重合“理”。主张画家多种风格,对“以为粉彩填砌即为俗,水墨渲染即为雅”的论点提出异议,主张“法律须尊古人,景物宜师造化”。 春觉斋论画
林纾,对西画的态度算是客观的,他在《春觉斋论画》中曾谈到西画, 对其写实功夫是备加赞赏的∶“夫像形之至肖者,无若西人之画。”“画境极分远近。有画大树参天者,而树外人家树木如豆如苗。即远山亦不逾寸。用远镜窥之,状至逼肖”。但是,他依旧认为∶
“似则似耳,然观者如睹照片,毫无意味”。
林纾曾拜温陵人陈文台为师,在《石颠山人传》有言:“师从山人二十六年,得山人翎毛用墨法变之以入山水”从他早期的山水画中也可以瞥见类似于米氏云山一类的作品。资料记载他在二十至三十之间,一日未尝辍笔不画。他用功之勤,奠定了他书画家的根基。
1900年定居北京,到1924年林纾去逝,这二十年间,他除了教书、译书、买文以外。大量时间用于绘画。有书记载他“十年买画隐长安”,他自己也说“余买画长安,佐以买文,萧然一老布衣”。他的很多诗文中都有记录他关于买画的事情。当时慕名求画者“门限为穿,虽祯数十金。仍供不应求,积压索书画之纸、绢盈案。”从林纾的居所可以看到他在画室设了左右两案,一案作文,一案写画。挚友陈衍见此乃戏呼此乃“琴南之造币厂也”。
从大量的林纾作品中查阅到,他的山水取法“四王”且对王原用功最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评其“山水初灵秀似文征明,继而浓厚近戴照”。他善于用干笔骏擦,清秀雅逸,笔力雄浑,他擅长青山绿水,用色明丽而不艳俗,这与他当时隐世的态度有关。他不追逐名利的风骨,淋漓的展露在他的山水字画之中。在《春觉斋论画》中林纾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山水画自出机杼,独创一格,成为京津画派重要的画家。他的画如其文,善于造景。有诗赞其画“数丛翠竹,几株疏柳,画船桥影,白云堆絮,远山如黛”观其画,好像徘徊于湖光山色之中给人新旷神怡的美好享受。众所周知,画坛公认的“南吴北齐”就是林纾首先提出的,而又可从这知道,当时林纾与齐白石的交情与了解。在许多知名闽人,譬如江春霖、陈宝琛、严复等人交往密切,从留下的大量诗文中依稀可见他们的诚挚友谊。林纾每画必题诗,时人誉为“诗书画三绝”。
晚年的林纾,书画经常描绘淳朴宁静的故乡早年生活场景,“故圆清地足烟霞,遭乱年来不忆家,点染乡山图画里,先生独坐注华南”由此可见人到暮年的他对故乡无比的眷恋。他画不自珍,德足取信。他生平不自藏画,晚年仍清贫自甘。直到1924年病逝北京,次年才由他的学生集资将他的灵柩葬于故乡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