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海峡 ,位于东经43度20分,北纬12度40分,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进出大西洋方便.
曼德海峡
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红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海峡宽约26-32千米,平均深150米,其间分散着一些火山岛,丕林岛最大,面积13平方公里,扼红海南端的门户。1875-1936年间曾是重要的加煤站。岛北部有机场。该岛将海峡分成小峡和大峡,小峡在亚洲一侧宽约3.2千米,水深30米,是曼德海峡中主要航道;大峡在非洲一侧宽约25.95千米,水深333米,多暗礁和一些小火山岛。靠近非洲海岸还有索瓦比群岛,也叫七兄弟群岛。由于海峡内暗礁和浅滩众多,风力强大,给古代航行船只带来很大的危险和困难,使来往的旅客不禁畏惧而泪下,故阿拉伯语意为“泪之门”。
其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泪之门”,据传说,该海峡是在一次地震中形成的,当时许多人被淹死,也有说法是因为该海峡航道复杂,礁石密布,沉船累累所致。该海峡最窄处仅30千米宽,其中又被小岛丕林岛一分为二,靠近亚洲的东半部又名“伊斯坎德海峡”(意即亚历山大的海峡),3千米宽,30米水深,靠近非洲的西半部又名“马云海峡”,25千米宽,310米深。虽然西半部远宽于东半部,但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岛礁,称为“七兄弟岛”,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曼德海峡随之成为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海道,是世界最繁忙的海道之一。
持人类单地起源说的人士多认为曼德海峡是人类自东非向外迁移的第一站。
曼德海峡及其附近地区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北端,第三纪时因受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分离作用发生地层断裂沉陷而成。地峡形成后仍然在不断地扩张、加宽,500万年来每年扩张约2厘米。
曼德海峡,阿拉伯语作Bab El-Mandeb,亦作Bab Al-Mandab。
全称“巴布·厄耳·曼德海峡”(Babelmandeb),阿拉伯语中bab意为“门”,mande意为“流泪门”。因为此处风大浪高,狭窄礁多。航船常倾覆于此,以至船员航行至此便胆战心惊甚至流泪,渔民出海则家属为其安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