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一词,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使用,但是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如《尉缭子·兵教下篇》说:“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
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如在《史记·匈奴列传》:“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战国尽管是主要描写七个国家的征战,而战国时期的国家远远不止七个,战国初期,群雄并起,共有二十多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共主。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焚烧各国书籍,使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基本毁灭。以致,西汉中叶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难以找到依据。[54]
关于战国起始时间有前476年,前475年,前468年,前453年、前441年、前403年六种说法。
参见:战国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