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棕红色花朵直径3.5-5厘米,花瓣呈一重瓣结构且具天鹅绒质感,花后期色泽逐渐变浅。花蕊呈微金黄色,与暗红色花瓣形成鲜明对比。茎秆直立生长,叶片为披针形并带有锯齿边缘[3] 。块状根系发达,地下部分形成纺锤形块茎。成熟植株叶片长5-12厘米,通常对生排列于茎干中上部。
原生于墨西哥海拔1800-2400米的高原地区,适应昼夜温差显著的环境。喜全日照条件,每日需4-6小时直射光,在半阴环境下仍可正常开花。最适生长温度15-25℃,耐寒性较弱(最低耐受温度5℃),冬季需起球保存防止冻害[1] [2] 。对土壤要求疏松且排水良好,pH值以中性微酸为宜。抗旱能力强,但持续干旱会导致花期缩短,生长期保持土壤微湿可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1840年植物学家首次在墨西哥采集标本,20世纪初因过度采集导致野生种群消失。二战期间全球仅存少量园艺植株,1945年后被认为野外灭绝。1990年在新西兰发现唯一存活母株,由此培育出自花授粉品种'Pinot Noir'。2012年后通过无性繁殖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现全球栽培品种均源于该遗传谱系[2] 。
作为高级切花材料,瓶插寿命可达7-10天。庭院种植多用于花境焦点布置,与浅色花卉搭配可增强视觉效果。盆栽植株需选择直径25厘米以上容器,每2年更换栽培基质。栽培时每月施用磷钾肥1次,避免氮肥过量导致徒长。夏季高温期需加强通风,预防红蜘蛛等病害。花期结束后剪除残花可促进二次开花。
因香气与特殊花色组合,被赋予"神秘与浪漫"的花语象征。维多利亚时期园艺文献记载其曾被用作爱情信物,花瓣颜色深浅反映赠送者心意强度。现代园艺界将其视为稀有观赏植物代表,2018年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将其列为"值得收藏的香气植物"。
巧克力秋英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