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或斜立草本,植株高30~50厘米。主茎基部不分枝,侧枝多回二叉状分枝。干茎、枝上的叶螺旋状排列,茎上疏生,常向下弯曲,枝上密生,常向上弯曲,条状钻心,孢子囊穗小,无柄,圆柱形或矩圆形,单生于小枝顶端;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顶端长渐尖,边缘有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孢子叶腋。 杆竹咪
生长于山沟边、山谷岩壁上和山坡草丛中 杆竹咪
产于广西上思、龙州、南宁、邕于、武鸣、上林、百色、凤山、罗城、融安、临桂、兴安、阳朔、平乐、富川、梧州、岑溪、藤县、平南、贵港、陆川、博白、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各省份。 杆竹咪
具有舒筋活络,止血生肌,祛风除湿,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治风湿筋骨疼痛、关节痛、手足麻木、坐骨神经痛、小儿疳积。性味:味甘、涩,性平。
用法用量:15~30克,水煎服,小儿用时研粉,2~9克,配猪瘦肉蒸服;外用适量,水煎洗。
方例:
1.臂丛外经痛 杆竹咪(铺地蜈蚣)100克,参亮(杉树)叶100克,诺端表(火柴树)根。茎100克,水煎外洗。
2.吐血、衄血、血崩 杆竹咪(铺地蜈蚣)适量,晒干研粉,朴背炭(血余炭)10克,开水冲服或配猪瘦肉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