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时代居鲁士大帝吞并了这一地区以后给予一定程度的自治。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攻占了这一地区。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以后,比提尼亚利用继承者战争带来的混乱于公元前297年从赛琉古王朝独立出去。大约在公元前280年,在芝普特斯(Zipoetes)的领导下建立了独立的王朝,芝普特斯的继承者尼克美狄斯一世(Nicomedes Ⅰ)把尼克美狄亚(Nicomedia)定为首都,开始了比提尼亚的辉煌时代。美狄斯一世、普鲁西阿斯一世(Prusias Ⅰ)、普鲁西阿斯二世(Prusias Ⅱ)和尼克美狄斯一世(Nicomedes Ⅰ)与赛琉古、帕迦马、本都不断争执。尼克美狄斯三世(Nicomedes Ⅲ)去世(公元前94年)后,继承者尼科美德四世投靠罗马,本都的米特里达特六世(Mithradates Ⅵ)企图占领比提尼亚,与之发生战争,在哈里斯河战役等战役中击败比提尼亚,结果比提尼亚最后臣服罗马(公元前74年),成为罗马向东方扩张的重要据点。图拉真(古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王朝)时代的小普林尼约于公元110年任该行省的总督。(图:作为罗马帝国行省的比提尼亚(西元120年))
有多个城市坐落于普罗庞提斯海(即现今的马摩拉海)的肥沃海岸上:尼科米底亚(Nicomedia),卡尔西顿(Chalcedon)、基俄斯(Cius)及阿帕米亚(Apamea)。比提尼亚亦包括尼西亚(Nicaea,因尼西亚信经而闻名)。
根据斯特拉博所述,比提尼亚东面与桑加瑞斯河(Sangarius,即现今撒卡亚河Sakarya)接壤,但更普遍受接纳的是边境伸延至Parthenius河,使比提尼亚与帕夫拉戈尼亚(Paphlagonia)分隔,因而让玛利安杜尼亚人(Mariandyni)栖息于此。在西与西南面有林达库斯河(Rhyndacus)使与密细亚人分隔;南面与弗里吉亚及加拉太相邻。
虽然比提尼亚到处都是高山及森林,但它的山谷及海岸区非常肥沃。它最主要的山脉被称为“密细亚”奥林匹斯(2300米),屹立于布尔萨之上,即使在113公哩外的伊斯坦布尔亦清楚可见,山峰年中大部份时间被白雪覆盖。
山脉由Sakarya河向东延绵160公哩至帕夫拉戈尼亚。这些山脉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山界的一部份。辽阔的高原向西伸延直达博斯普鲁斯,虽然高原上既多山亦覆盖著一片“树海”(土耳其人称之为Ağaç Denizi),但却没被任何山脉阻隔。西面海岸因两个小湾而呈锯齿状:最北面的伊兹密特湾深入至内陆65-80公哩至伊兹密特(古称尼科米底亚),它与黑海之间被一仅40公哩宽的地峡分隔着;穆丹亚湾(赛厄斯湾)约长40公哩,在它的尽头、山谷的出口坐落着盖姆力克(Gemlik),连接着伊兹尼克湖。
比提尼亚的主要河流有:撤卡亚河将比提尼亚从南至北横断;林达库斯河使与密细亚分隔;以及Billaeus河起于Aladağ(离海边约80公哩)经柏鲁(Bolu,古代Bithynion-Claudiopolis)在古Tium 遗址附近流入黑海。比较次要的Parthenius河(现今Bartın河)则为其东面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