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因陶渊明魏晋“名士风流”而闻名,以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誉满中外,是仕隐文化象征,更是全球华人向往的田园诗、理想地、中国梦所在,当代都市人、成功者寄托情怀、寄“隐”为乐的首选。 共6张 桃花源古镇
工具书《辞海》在有关“桃源山”条目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桃源山“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白马洞”,“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2]
【桃花源古镇】,位于中国·常德·桃源——历代官方权威认定的“桃花源”福祉之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桃花源景区旁,1600亩规模自成一域,由中国古镇开发运营专家——重庆同元集团开发建设管理。吞沅江水色、纳潇湘灵秀、揽武陵风光,荟萃武陵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
“桃花源古镇”具备“吃、住、行、娱、购、游”六大旅游功能要素,不仅设有大型餐饮、潇湘特色小吃、庙会小吃;更有特色五星级酒店与传统四合院客栈及特色旅游商品街,汇集四方精美商品;特别是古城独具特色的综艺表演、大型人文主题公园、桃花广场、奔月双塔、古戏台、庙会广场、城隍庙、文庙、钱庄、镖局、望湖亭、古吊桥、桃花溪、五柳河、城门楼、入口主、次牌坊等各类休闲游乐设施将会让人乐不思蜀;在居住功能上不仅有北方四合院、南方一颗印、六合同春的传统建筑形态,而且还同时配套规划有高品质住宅。“桃花源古城”将会成为旅游、度假胜地,亦将会成为人们经商、居住地天堂。
“桃花源古镇”项目于2013年开始开发建设,开发周期为8年,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项目依托常德桃花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国际旅游、休闲养生、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3]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宋元时期渐成小集镇,名朱家村。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遂成大镇,改名珠街阁,又名珠溪,俗称角里。1954年,设朱家角镇,为县直属镇。1958年,与叶龙乡合并,建立红旗人民公社,人口30929人。1959年更名为朱家角公社。1962年2月,镇、社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5月,分设朱家角镇。
甪直:“神州水乡第一镇”是费孝通对江苏省吴县市甪直镇的赞誉。甪直镇,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甪直,《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 甪直古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