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野鸭通常较家鸭小,成年雄鸭体长55-60厘米,体重1.12-1.64公斤;雌鸭体长50-56厘米,体重1.08-1.15公斤。雌雄体羽颜色各异,成年雄鸭头和颈呈现灰亮的翠金属绿色;颈基有一白环;翼颈呈蓝紫色,并缀有暗褐色斑点;背部灰褐与灰色相间;腹浅灰色;尾羽大部灰白色,仅中央四枚黑色,端部上卷如钩;喙淡绿色扁而阔,顶端中部有黑色斑点;脚呈淡黄色。故又称“青头鸭”。雌鸭头顶和后颈为黑色;背羽呈棕黑色;胸腹部为淡棕黄色,并缀有暗褐色斑点;翼羽黑色;尾羽淡褐,羽缘淡黄,羽尾不卷曲;喙暗黑色扁而阔,顶端中部有黑色斑点;脚呈褐黑色。故又称“大麻鸭”。雏野鸭全身为灰黑色绒羽,少数为黄色绒羽,肩、背、腹有淡黄色绒羽相间,喙和脚灰色,趾爪黄色。[1] 洪湖野鸭
洪湖野鸭肉质细腻、鲜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总蛋白≥18.0%,实际检验值22.1%;总脂肪≤14.0%,实际检验值为4.6%;胆固醇≤800毫克/千克,实际检验值为674毫克/千克;氨基酸≥17.0%,实际检验值19.0%。富含各种氨基酸。[1]
洪湖野鸭它含有氨酸和多种维生素,有补虚暖胃,行气活血之功,没有一般飞禽常有的腥燥味,是一种气质纯和食味清隽的滋补佳品。[3]
洪湖野鸭取其体毛,精羽可制成羽毛扇,是湖北省的传统工艺品。还是戏剧舞台上理想的道具,也是一种礼品。细绒则能做羽绒服。羽绒被,具有“轻、软、暖、弹”等特点。[3] 洪湖野鸭
洪湖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呈缓倾斜,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广阔而平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纂修的《沔阳洲志》记载,境内大小湖泊50多个,其中洪湖最大。洪湖境内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河湖港汊交叉纵横,是驯养野鸭的理想之地。 洪湖野鸭
洪湖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缓倾斜,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广阔而平坦。其海拔大都在22-28.5米之间,境内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河湖港汊交叉纵横。
产地洪湖属夏至日长,冬至日短,春分与秋分,昼夜一般平;四季分明,关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秋温高于春温,夏热冬冷,春夏雨热同步,秋冬温光互补;降水集中春夏。
洪湖水生高等植物(蕨类)共有30科68种。其中,挺水植物31种,占45.6%;浮水植物15种,占22.1%,沉水植物22种,占32.3%。全湖总生物量,春秋为119万吨;夏季最高,为157万吨;冬季为11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