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夏时称昆吾国,战国时因在濮水之阳,始名濮阳。秦赢政七年置濮阳县,之后朝代更迭,曾沿用“澶渊”“澶水”“澶州”“开州”等名称,民国三年复称濮阳。《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五帝中的颛顼、虞舜及其部族曾在此繁衍生息,开启华夏文明;春秋卫国在此建都长达388年,孔子以文化人,十年居卫,促成礼仪之邦,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中华帝都”之称;中华张姓、柳姓源于此地,特别是1987年在县城西水坡发掘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此被誉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1]
濮阳县物产资源丰富。是中原油田开发建设腹地,境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中原油田总产量的70%以上和90%。借助西气东输的便利条件,中石化在濮阳县文留镇投资建设了文96、文23战略储气库,总库容110亿立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规模的储气库。地下盐矿资源丰富,初步探明储量1400亿吨,纯度高、易开采。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繁育基地县、优质麦基地县,盛产优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杂果等。[1]
濮阳县产业基础较好。濮阳县与集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八城二奖”于一身的濮阳市同名同城。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大广高速、范辉高速紧邻县城,106国道纵贯南北,晋豫鲁铁路连接京广、京九铁路。以濮阳县产业集聚区、濮阳市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庆祖食品加工专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了电子电气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制造、耐火材料、新型化工、食品加工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圣诞灯泡生产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特种玻璃和电光源生产基地,北方特型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县产业集聚区荣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产业聚集区”“最具投资法制环境产业聚集区”“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2010年、2011年、2013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十快产业集聚区”;201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全国电光源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