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科学院固体发光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国际首创发明无害、无放射性稀土蓄光型发光材料,攻克了世界上多年来未攻克的高效蓄光发光光-光转换的难题,带动世界自发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处于该行业国际领先水平,其发明在多种行业中应用,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兴起。点燃自已,照亮别人。 肖志国
1992年开始创立路明集团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由小到大,发展成为国际光电行业发光材料、半导体发光外延与芯片、光电显示与照明、功能材料领域的著名公司,2003年并购美国上市公司AXT光电半导体LED的专利、设备、技术,整体吸收精英人才,进行了中美资源整合,实现"中国高品质LED发光芯片零的突破"。正如2007年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词所指出:肖志国等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共同昭示出一个真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完全有可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真正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
肖志国先后在铝酸盐、硅酸盐、硫化物-硫氧化物体系发明了一系列无毒害、无放射性的多种离子激活的稀土蓄光型发光材料,主持研发的《高亮度蓝绿发光二极管芯片产业化》被列入国家信息产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专项,生产研发的蓝绿光GaN芯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肖志国小时候家里穷,就像那时中国的许多地区一样还没有电灯,每当黑暗降临时,对光的渴望和追求成为了少时的梦想。正是这份幼年的情怀,一直影响着肖志国的生活,考大学时,就报考了物理专业,并在四年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中国科学院,攻读固体发光材料专业研究生。无数次的试验失败,无数次的迷茫,肖志国始终没有动摇,一个信念支撑着肖志国:一定要找到破解高效光——光转换材料这一世界科技难题。无毒无害、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稳定性耐久性优良、吸光和发光的蓄光发光新材料终于被研制出来了,开创了世界自发光的一个产业。当初肖志国是背着书包孤身一人来到大连,正是因为对光的不懈追求,才使肖志国能在自发光材料和半导体照明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人生奋斗所经历的艰辛,就如同新型蓄光发光材料一样,首先要蓄光,然后才能发光。 肖志国
2002年度大连市十大杰出经济人物 肖志国
2003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2004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
中国优秀科技民营企业家
中国优秀专利奖获得者,申报近百项国内外专利
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
大连市政协委员
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冶金材料技术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