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根据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可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间质疾病和血管性疾病,各类肾脏慢性病变最终均可能引起慢性肾衰竭。依据肾脏功能损害程度、可逆性和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
另外,肾病也可分为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原发性肾病包括免疫反应介导的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肾血管疾病、肾结石、肾肿瘤及先天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病可继发于肿瘤、代谢、自身免疫等疾病,也可见于各种药物、毒物等对肾脏造成的损害。
肾脏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因素、药物因素、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等。
感染因素
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药物因素
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中药、抗肿瘤药物、利尿剂等。
免疫异常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为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炎性介质参与下,导致肾小球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等可累及肾脏,导致继发性肾脏疾病。
遗传因素
主要因基因突变导致,可见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lport综合征等。
其他因素
如结石、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造影剂、鱼胆、重金属、先天性肾结构异常等。
扁桃体炎、猩红热、脓疱疮、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等可以诱发肾脏病,引起疾病发作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