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草本;根块状;茎纤细,疏散,有明显的棱沟,光滑无毛。卷须纤细,2歧,无毛。叶柄粗糙,有棱沟,长4-6厘米,被疏散的柔毛;叶片膜质,轮廓宽卵圆形,长、宽均为8-12厘米,掌状5深裂,中间的裂片较长,长圆状披针形,长8-1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圆,边缘有疏齿或呈波状,侧面的裂片较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齿,基部的2裂片有时具不规则2-3浅裂,叶片基部的弯缺圆形或方形,深0.5-1.5厘米,宽2-2.5厘米,两面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苍绿色,除脉上明显被柔毛外,近无毛。雌雄同株,雌、雄花常各数朵簇生在同一叶脉。雄花:花梗细,长0.5-1.5厘米,无毛,花萼筒短,长约2毫米,宽5-6毫米,裂片开展,钻形,长约0.5-1毫米;花冠绿黄色,径约7毫米,裂片卵形,长2毫米,宽约0.5-1毫米,先端稍钝,具明显3条脉,两面具小疣点;雄蕊3,1枚1室,2枚2室,花丝离生,极短,长1-1.5毫米,花药卵形,长2毫米,药室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与雄花相同;子房卵球形,平滑,近无毛,花柱细,上部3裂,柱头膨大,2裂。果实近无柄,球形,不开裂,直径14-18毫米,果皮平滑,黄绿色至红色,并间以白色纵条纹。种子少数,卵形,褐色,两面凸起,凸起部份厚达1-2毫米,环以隆起的环带,长5毫米,宽3毫米,厚3.5-4毫米。花期3-8月,果期7-12月。
产台湾、广东和广西。常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坡疏林或灌丛中。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非洲也有。[1]
1.古时七夕乞巧,用瓜雕刻成精巧花样.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八·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2.方言。形容体无完肤,血肉模糊的样子。
3.花瓜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花瓜这个名称,其实它就是腌小黄瓜,超市有不同牌子的花瓜罐头,大多来自台湾。
小黄瓜热量很低,含很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叶酸、钾等,但经过腌制后,由于糖和调味料的添加,热量增高;酱油和盐的添加,则令含钠量提高;制成罐头需经过高温,维生素被破坏而大量减少,因此多吃腌菜会损害健康。不过花瓜本来就是小菜,适宜配粥下饭,不要一次大量食用就好了。如果要买小黄瓜,要挑选外形圆直、粗细均匀;外皮刺状凸起明显,呈现青绿或浅绿色的小黄瓜较为幼嫩,要避免色泽过于黑绿,表皮软凹或皱缩的。小黄瓜的农药残留几率高,因此食用前要反复清洗,或在砧板上撒盐,将用水冲过的小黄瓜在砧板上来回滚搓,再用清水洗净。
4.《银色之魂》中地瓜和守花的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