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昆明市安宁市草铺街道的茅草房村小组,与柳树村、吉地铺村等共同构成基层行政单元。该村属于草铺街道三家村下辖自然村,邮政编码为650307[3] 。2009年因工业开发需要,茅草房村小组与周边五个村完成整体搬迁。
临沧市云县忙怀彝族布朗族乡下辖的慢卡村,其傣语名称"慢卡"直译为"茅草房较多的寨子"。该地名形成于当地傣族聚居时期,直观反映了区域内传统茅草房建筑密集分布的特征。
滇桂黔石漠化区的茅草房采用树枝交叉搭架、茅草覆顶结构,具有防风防潮功能。佤族"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畜,部分受汉族影响地区出现土壁草房;拉祜族"鸡窝房"以低矮门洞为特征[5] 。截至2022年,这类建筑仍是识别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重要标志[2] 。
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的李氏家族茅草房,是1928年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该建筑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了原木梁柱结构,内部设有火塘、马灯等历史物件。2022年相关纪念活动中,该遗址被纳入红色文化经典品读专题[4] 。
在文山州富宁县弄凤村,茅草房曾是贫困农户的典型居所。村民罗朝开家2018年前居住的茅草房,经政府帮扶改建为砖瓦结构住房[1] 。全省范围内,2020-2022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使石漠化区域大量茅草房被水泥瓦房取代[2] 。
昆明安宁地区的茅草房居民点,最早由零散住户逐渐聚集形成。2022年资料显示,这类自然村落的形成多与茶马古道沿线商贸活动相关,草铺街道名称即源自古道旁的草房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