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锌矿
菱锌矿是最常见的氧化锌矿物,它通常有两种类型,即含铁的和不含铁的。呈土质形态和泉华形态,很少有致密的隐晶形态。铁菱锌矿中的铁发生氧化时,会逐渐分解成菱锌矿和褐铁矿的混合物,矿物呈细粒共生,在此种情况下菱锌矿被褐铁矿所污染。在氧化带的边缘或在内部溶解的锌会吸附各种分散性较高的物质如粘土、铁储石等而形成含锌的粘土或高岭土。不含铁的菱锌矿属三方晶系,菱面体结构,较脆,易于磨矿,且破裂表面具有强亲水性。[1]
晶系:三方
晶体:菱面体、偏三角面体
集合体型态:块状、葡萄状、粒状、钟乳状、肾状
硬度:4-4.5
解理/断口:菱面体解理,{10_11}
解理:不完全;参差状至贝壳状断口
光泽:玻璃或珍珠
颜色:白、灰、黄(黄纹石)、蓝、绿、褐及粉红色
条痕:白色
比重:4.3-4.45
其他:(1)常有弯曲晶面(2)透明至半透明(3)含镉而呈黄色者,又称火鸡油(TurkeyFatOre)
化学成分:ZnCO3;ZnO64.90%,CO235.10%; 菱锌矿
化学分类:碳酸盐
化学性质:溶于冷盐酸,并产生气泡
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是由闪锌矿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属于氧化带次生矿物,常与孔雀石、蓝铜矿、异极矿、磷氯铅矿、水锌矿、方铅矿、白铅矿等矿物共生。 菱锌矿
其他
遇冷HCl起泡 。
光学性质
一轴晶(-),Ne=1.625,No=1.85,bire=0.2250
以其形态、产状及其粉末加冷盐酸起泡为鉴定特征,与本亚族其他矿物的区别在于比重较大,菱面体解理较不完全,硬度和比重都比较大。 菱锌矿
以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研究院的奠基人,英国矿物学家JamesSmithson(1754-1829)的姓名而命名。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意大利撒丁岛(Masua,Sardinia);墨西哥的北部;希腊的Laurium;波兰;比利时;非洲的Zambia和South-WestAfrica;美国的Colorado和Utah州和中国广西融县等地。 菱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