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罗周期是日食和月食的周期,是指月球在它的轨道盘上运行一周(以便月球交点沿着轨道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223个朔望月,即223 × 29.53059 天 = 6585.32157 天,也就是18年零11.32天(如果有5个闰年就是18年零10.32天)。这是古巴比伦人对日食的观测后发现的其周期性,“沙罗”就是重复的意思。这个时间接近242个交点月(242 × 27.21222 天 = 6585.35724 天)。因为沙罗周期有0.32天的“零头”,因此必须等3个沙罗周期,才能在地球上的相似地点看到日食再次发生。 沙罗周期
世界各地在沙罗周期中的连续食,有三分之一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生的,在3个沙罗周期后,即54年零33天后,日食几乎又在相同的地理位置出现。12个不同的主要沙罗日食(Grand Saros eclipse)现在正在发生,其中一个的食分别发生在1937年、1955年、1973年、1991年和2009年,每一次食的持续时间都在7.5分钟内。
发生在降交点附近的月食,属于奇数列的沙罗序列。这种序列的第一个月食发生时,月球穿越地影的南缘,然后在每一次的沙罗周期中逐渐北移。 发生在降交点附近的月食
“沙罗”一词在拉丁语里就是重复的意思,每个沙罗周期平均约有71次交食,包括日食43次,月食28次。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日食和月食的发生也具有其循环的周期性。有了沙罗周期,我们就可以预报月食了。例如1991年7月11日,发生了一次月全食,掩食带穿过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地区。人们往前推18年零11天,1973年6月30日一定也发生了一次日食,那次日全食的掩食带横穿了非洲大陆。如果往后推一个沙罗周期的时间,人们就能算出2009年7月22日也将发生一次日食,这就是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日全食。
沙罗周期是迦勒底人在西元前数个世纪发现的,后来传到了喜帕恰斯、普林尼和托勒密,但是都以不同的名称呈现。在苏美/巴比伦"SAR"这个字是测量上的单位,数值大约是3600。"沙罗"是在1691年才被爱德蒙·哈雷用来描述食的周期,而他是从11世纪的拜占庭苏达辞书转换过来的。虽然在1756年Guillaume Le Gentil指出哈雷的名称是错误的,但是这个名词仍然被继续使用着。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示意图
古巴比伦人可能是最早洞察这种规律的民族,他们很早就发现了“沙罗周期”。所谓“沙罗”,拉丁文中的原意是“重复”的意思,沙罗周期长约6585.32日,相当于18年又10.3或11.3日(视这18年中有5个还是4个闰年而定)。这就是说,它们在一个沙罗周期后,会重现当年的天象——不过,食的类型,是全食还是偏食,能够见食的地域在哪里,却总会有一些差别。例如, 1980年2月16日(春节),在中国西南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可以肯定,在6585天之前的1962年2月5日,必定也发生过一次日食——印尼的一次日全食;而那以后的6585天,即是1998年2月27日也一定有某个地方——南美洲——有一次日(偏)食,余下可以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