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1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2]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殿试策论成绩为二甲三十四名(等于全国统考第三十七名),内容是“西藏的地理位置”。 共6张 蔡元培
1894年(光绪甲午二十年),蔡元培27岁时,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就在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1898年9月返绍兴,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30] 。
1900年(庚子二十六年),蔡元培33岁,由于他的妻子受封建思想约束,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处在不和状态,而当他逐渐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后,便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于是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
1901年夏(辛丑二十七年),蔡元培34岁时,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校长,即为首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