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是中国首位女教授,1914年考取清华留学资格赴美,后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经胡适推荐任北京大学教授,其白话小说《一日》被胡适誉为新文学"最早的同志"。除本散文集外,另有《小雨点》《西洋史》等著作传世[2] 。
书中提出"双重人格论",强调女性兼具性别化人格与独立人格的双重属性。该理论通过《洛绮思的问题》《运河与扬子江》等具体篇章的人物塑造展开论述,揭示知识女性在婚育与事业间的矛盾抉择[1] 。
在《妇女问题根本谈》中,作者系统阐释"母职说"理论,主张家庭服务应被视作职业形态,提出通过"小家庭制度"与"社会合作"缓解职业女性压力。这一学说为当代"新主妇论"提供了理论基础[1] 。
《运河与扬子江》:通过拟人化江河对话,隐喻女性突破传统束缚的奋斗历程[1]
《西风》:借自然意象探讨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1]
《女子教育的根本问题》:提出天赋女性不愿独身时的三种选择方案,主张兼顾家庭与事业的"第三条道路"
1938年原版采用19厘米规格装帧,书前附有著者前言。全书分上下两册,中图法分类号为I266,被归为现代散文类别。1940年汪伪政府以"妨害中日和平"为由要求删改书内《所谓日本和平》等文章后方可出售[3] 。
该书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文学代表作,系统呈现了中国第一代职业知识女性的思想图谱。书中理论建构兼具文学性与学术性,被日本学界视为能运用旧体诗创作的三位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之一。其提出的"母职文化职业化"观点,至今仍在性别研究领域具有讨论价值[1] 。
199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再版该作,纳入"中国现代小品经典"丛书序列,现存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等机构藏有1938年原版。原版现存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库5册,流通状态为不可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