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属中原王朝[5] ,秦末中国战乱,南海郡尉赵佗乘乱兼并3郡建南越国,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归南越(粤)国管辖。[6] [7]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粤之乱,以其地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9个郡,其中儋耳、珠崖二郡在海南岛上[8] [9] 。[7] 西沙群岛详细图
三国时代(220年~265年),南海海域属吴国辖[10] [11] 。[7]
隋大业三至六年(607年~610年),隋炀帝在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临振3郡,南海诸岛归临振郡辖。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海南设崖州都督府总管崖州、儋州、振州,南海诸岛列入崖州都督府所辖疆域,隶属于振州,正式确立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2] [13] [14] 。[7]
宋代承袭唐代行政建置[15] 。西沙群岛属琼州府辖区[16]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农历十二月,为避元军追击,宋端宗赵昰经福建、广东沿海到七洲洋(西沙宣德群岛海域),在沙洲上住了2个多月。[7]
元军在南海海域实行巡海活动,穿过西沙和南沙群岛。[17] [18] [19] [20]
明代,西沙群岛属万州辖有,为保证航行安全,明王朝派遣海军进行护航,并加强巡海。[7]
清,属广东省琼州府海域[21] ,为万州管辖[22] 。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伏波、广金、琛航3舰巡视西沙群岛,登上岛屿进行科学考察,测绘地图,调查资源,并对所到岛礁中的15座命名立碑,在永兴岛上升旗鸣炮[23] 。道光十五年(1835年),派员赴西沙群岛建塔立碑。[7] 宣德群岛的七连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沙群岛的北岛立碑2座,碑文“视察纪念”,落款“大清光绪廿八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政府应有关外国政府请求,在西沙群岛建立灯塔,便利船只在南海上航行。[7]
宣统元年(1909年)3月,广东总督张人骏设立西沙群岛筹办处,筹备经营西沙事宜,制订《入手办法大纲》10条。4月,筹办处人员由广州分乘伏波、广金、琛航3舰赴西沙群岛复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