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内脏感觉、躯体感觉四种纤维。
1.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喉的骨骼肌,可随意运动。
2.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为迷走神经的主要成分,分布于胸腔内脏器(如气管、支气管、肺、心脏等)和腹腔内脏器(如肝、胰、脾、肾、肾上腺以及胃至横结肠间的消化管等),调节这些器官的活动。
3.内脏感觉纤维:传导胸、腹腔内脏器的感觉冲动。
4.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廓、外耳道及胸膜的一般感觉。
迷走神经主干损伤时表现为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呼吸深慢等,由于咽喉肌瘫痪,可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困难、吞咽障碍等。
迷走神经在颈、胸、腹均发出多个分支,支配颈部、胸腔内器官及腹腔内大部分脏器,通过传导器官和脏器的感觉冲动及控制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来调节循环、呼吸、消化三个系统。
(一)循环系统: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这些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房室束及其分支,其中右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左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区,迷走神经也支配心室肌,但其纤维末梢的数量远较心房肌中少。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后可引起心率减慢(即负性频率作用)、房室结传导减慢(即负性传导作用)、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即负性肌力作用),对心室肌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但心房肌对Ach的反应较心室更加敏感。此外,迷走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Ach与血管平滑肌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导致一氧化氮释放,引起血管舒张。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进入延髓到达NTS,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相关的心血管中枢整合作用,使心迷走紧张、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动脉血压升高时反之,从而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主动脉体内化学感受器的感觉信号也经迷走神经传入NTS,在低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过低和酸中毒时使心血管活动发生改变。
(二)呼吸系统:
迷走神经支气管支与交感神经共同构成肺丛,发出细支支配支气管、肺。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与气道表面的上皮和分泌细胞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引起纤毛摆动频率增加和气道黏液分泌增加,与支气管平滑肌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收缩、气道张力增加。在肺部,迷走神经参与肺扩张反射,当肺扩张时牵拉呼吸道,使呼吸道扩张,刺激牵张感受器,沿迷走神经传入冲动进入延髓,加速吸气过程转换为呼气过程,使呼吸频率增加。此外,主动脉体内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或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感觉信号经迷走神经传入NTS,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