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居。
秦代,今境内分属长沙郡及黔中郡。
西汉初,始置昭陵县,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6] 。
吴宝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北部都尉辖地置昭陵郡,治今城区,为境内建郡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昭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
隋代废郡,改县曰邵阳县,属潭州[6] 。
唐代设邵州,与邵阳县在今城区同城而治。
五代晋时曰敏政县,汉复旧[6] 。
宋崇宁五年(1106年),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理宗赵昀登极,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武冈二路。
明初设宝庆、武冈二府,后降武冈为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
民国十一年(1922年)直隶于省。
民国十七年(1928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邵阳县城设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湘乡县、安化县[7]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府以原9个行政督察区辖境过广和督察不便,将之调整为10个。同年4月,划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汉寿、沅江等6县,组成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