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鼓新场东南郊4千米有地名“金宝屯”,东北郊4千米有地名“沙溪坝”,各取首字合为“金沙”。含义为:一取于古人“政治修明,可使黄金与沙土同价”,二取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崔桐》中“披沙拣金”之语,比喻细心挑选,去粗存精,以示金沙人民精明伶俐、勒劳勇敢之意。[2]
夏,属梁州南境外荒裔之地。 共8张 金沙夜景
商殷,为濮人控制地,属鬼方;
西周,属濮人地。春秋,属蜀国东南境。末年,蜀国南面另一支濮人兴起,占领牂河国北部领土,征服鉴、焚等原为蜀国控制的小国,形成大夜郎国,今县境属鳖国地。战国末期,楚威王派将军庄蹻征服夜郎,继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后因秦兵夺楚的巴、黔中2郡,道塞不通,即在滇称王。原夜郎所领各小国,均受其节制。
秦初,收大夜郎。改鳖国为鳖县,隶巴郡。秦末,土著君长趁秦乱自立复国号。
西汉初,夜郎势力比前强大,控制周围且兰、鳖等10余个小国。元光五年(前130),在鳖置犍为郡(今遵义市偏东),辖鳖等县。元鼎六年(前111),置牂牁郡,领鳖、平夷2县。新莽,改牂牁郡为西顺郡。
东汉,西顺郡复为键为郡,领鳖、平夷2县。建安二十年(215),废犍为郡,鳖、平夷连同且兰(福泉)、谈指(罗甸等)、夜郎(安顺)、毋剑(独山)6县隶益州牂牁郡。,今县境古属鳖县地。
蜀汉建兴三年(228),丞相诸葛亮征南,彝族首领火济资粮助战有功,受蜀汉封罗甸王,今金沙境属其封疆东境要地沙腻(沙溪),仍属鳖县。
西晋泰始七年(271),牂牁郡领万寿、且兰、谈指、毋剑、夜郎、并渠、鳖、平夷8县。建兴元年(313),从牂牁郡辖县中析平夷、鳖2县置平夷郡(今毕节市附近)。东晋咸安元年(371),改平夷郡、县为平蛮郡、县。十六国后期(430前后),平蛮郡隶成国。
宋、齐、梁,仍沿原郡、县。梁太清二年(548),牂牁、平蛮二郡为谢氏保守,仍奉梁正朔。
隋,并牂牁、平蛮2郡为牂州。大业三年(607),改牂州为牂牁郡,领(瓮安、余庆)、宾化(福泉)等县,今县境中、东部属牂牁县,西部属土著豪族分割区。鳖县与平蛮郡(县)名消失。大业十年(614),将县境属牂牁县地域置信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