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距今一万年前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区内就有“东胡林人”生息繁衍。同期,在沿河城地区的小东宫村和斋堂镇的柏峪村,也发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人类生活所留下的石斧、石凿等新石器的遗迹。表明当时在区境内已有一定数量的人类群落居住。 共21张 门头沟区
商周,区境属幽州。春秋战国时,区境属燕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38年),始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区境大部属上谷郡。
秦代,区境大部属上谷郡,东端属广阳郡蓟县。
汉本始元年(前73年),复改广阳郡为广阳国。区境东部为广阳国蓟县,西部为幽州上谷郡沮阳县地。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广阳国入上谷郡,区境属上谷郡属地。永元八年(96年)9月,复置广阳郡,区境东、西部分属广阳郡蓟县和上谷郡沮阳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11月,置怀戎县,区境东部仍属蓟县,西部属怀戎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析蓟城置广宁、广平二县,区境大部分属广平县,部分属怀戎县。建中二年(781年),析蓟城置幽都县。光启年间(885—888年),分怀戎县置矾山、永光二县,区境属广平县和矾山县。唐末,广平设立玉河县,区境除西北部沿河城地区属矾山县外,余均属幽州玉河县地。
辽开泰元年(1012年)11月,改幽都府为析津府,改幽都县为宛平县。
金天眷元年(1138年),玉河县并入宛平县,区境随属。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大都为北平府,辖宛平县。永乐元年(1403年),升北平府为顺天府,以后至清代,宛平为顺天府管辖。 门头沟区
1914年10月,顺天府改京兆地方,宛平县属京兆地方。1928年,废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1938年3月25日,中共宛平县政权正式建制。即:在原宛平县八区东斋堂村建立了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县级政权——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初期所辖地区主要为原宛平县七区和八区(今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一带)。而后,宛平县先后与昌平县、房山县等相邻县组建为昌宛、昌宛房、昌宛怀联合县。1944年9月30日,撤销昌宛房联合建制(原昌宛县改建),恢复宛平县建制。宛平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塔河村。1945年8月,随着日本投降,斋堂川解放,平西宛平县成为巩固的解放区。1948年12月14日,门城地区解放,至此门头沟区全境解放,区境分别归属北平市和河北省宛平县管辖。其中,门城地区及里外十三地区(今潭柘寺镇和永定镇)成立门头沟军事管制委员会,属北岳军区和平西地委领导(后随属北平市军管会西南分会和平西三地委双重领导);其余境域归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