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的著者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宋元间词人。祖籍凤翔府成纪(甘肃天水),家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中兴四将张俊的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宋亡,张濡被元人所杀。张炎落拓浪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北游大都(今北京)。后失意南归,漫游江浙各地,曾设卜肆于四明,潦倒以死。著有《山中白云词》(又名《玉田词》)8卷,有中 华书局1983年吴则虞辑校本;《词源》2卷,有《词话丛 编》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夏承焘校注本。 清刻本
张炎词作,今存300多首。早年词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的影响,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内容多写湖山游赏,风花雪月,“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征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赔笑”(郑思肖《山中白云词》序),反映了贵族公子的悠闲生活。宋亡,国破家亡的伤痛,浪迹江湖的凄苦,使其词风渐变。张炎长于写景咏物,格调凄清,情思宛转。如〔解连环〕《孤雁》写道:“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刻画孤雁的神态精妙,寄情幽远,传诵一时,人称为“张孤雁”。又如〔南浦〕《春水》,写得形神兼胜。邓牧称此词“绝唱今古,人以‘张春水’目之”(《伯牙琴·张叔夏词集序》)。另外象〔高阳台〕《西湖春感》:“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及〔月下笛〕:“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等多寓伤今怀昔之情,凄楚苍凉。至于他与王沂孙、周密等交游唱和,所写的不少咏叹遗民身世的词作,尤能见“亡国之音哀以思”的特点。
张炎词作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红刻翠为工。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后世亦以姜、张并称。清初浙西词派极力推尊姜夔、张炎。朱□尊有“家白石(姜夔)而户玉田”之说(《静志居诗话》),并自称“倚新声玉田差近”(《解佩令》自题词集)。
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调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官为宜也。
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或谓善歌者,融化其字,则无疵。殊不知详制转折,用或不当,即失律,正旁偏侧,凌犯他宫,非复本调矣。
第四要随律押韵。如越调水龙吟、商调二郎神,皆合用平入声韵。古词俱押去声,所以转摺怪异,成不祥之音。昧律者反称赏之,是真可解颐而启齿也。
第五要立新意。若用前人诗词意为之,则蹈袭无足奇者。须自作不经人道语,或翻前人意,便觉出奇。或只能炼字,诵才数过,便无精神,不可不知也。更须忌三重四同,始为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