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体长6毫米,宽3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头部短小,复眼深黑色、有光泽,喙长1.5毫米、黑褐色、向下弯曲。触角11节,第一节较长,第三至七节圆形,第八节以后膨大呈纺锤形。鞘翅两侧各有深黑色的刻点形成10条纵沟,臀前区有一黄斑,成倒八字形。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幼虫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没有趾,仅有一刚毛状物,共5龄。蛹乳白色,后期变米黄色,腹部末端有尾刺1对。 芒果象甲
在云南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的地衣、树叉裂缝等处越冬。次年3月越冬成虫活动并进入交尾产卵期,4月上中旬即在芒果幼果皮下产卵,1个果着卵2-3粒,卵期4-6天。幼虫孵出后潜食果肉。果实成熟,幼虫也完成蛹的阶段且羽化孔爬出,先在果枝上活支,尔后逐渐潜入越冬场所越冬。
一芒果果肉象甲
(1)危害 又叫果肉芒果象甲。主要发生于云南,四川也有分布,以幼虫蛀食果肉,蛀道纵横交错,果内充满虫粪及黑色粉状物,不能食用。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毫米,宽3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头部短小,复眼深黑色、有光泽,喙长1.5毫米、黑褐色、向下弯曲。触角11节,第一节较长,第三至七节圆形,第八节以后膨大呈纺锤形。鞘翅两侧各有深黑色的刻点形成10条纵沟,臀前区有一黄斑,成倒八字形。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幼虫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没有趾,仅有一刚毛状物,共5龄。蛹乳白色,后期变米黄色,腹部末端有尾刺1对。
(3)生活习性 在云南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的地衣、树叉裂缝等处越冬。次年3月越冬成虫活动并进入交尾产卵期,4月上中旬即在芒果幼果皮下产卵,1个果着卵2-3粒,卵期4-6天。幼虫孵出后潜食果肉。果实成熟,幼虫也完成蛹的阶段且羽化孔爬出,先在果枝上活支,尔后逐渐潜入越冬场所越冬。
二、芒果果核象甲
(1) 危害 又叫芒果隐喙象甲、印度果核芒果象。在云南部分地区有发生。以幼虫蛀食芒果的果核,引起落果。
(2) 形态特征 长虫体长8mm,宽4mm,体形与果肉象甲相似,体黑褐色。喙管状,光滑,枣红色,长1.5mm。前翅黑褐色,刻纹的刻点比果肉象的前翅刻纹突出,略呈锯齿状。各腿节末端膨大,下方有一短刺。幼虫头部很小,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胸足退化为肉瘤状突起,没有趾钩,但有刚毛1~2根。
(3) 生活习性 在云南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早春成虫出土活动,在幼果上产卵,卵孵化后钻入种子内为害。幼虫接近老熟时,受害果脱落。5月上中旬为虫害果脱落盛期。虫果落地3~5天后,老熟幼虫从果核向外蛀孔并爬出,在附近钻入表土3~5cm深处营造土室化蛹。
三、芒果果实象甲
(1) 危害 又叫云南果核象。在云南和广西均有发生。以幼虫贮食果核的子叶,不污染果肉,但影响品质,受害果核失去萌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