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人”一词见于《周礼》,据称掌理王宫中用谷之政务,计其人数多寡、爵秩高下,以定禄食用谷之多少。[1] 从史料上看,战国时期,达官贵人的门客中受主人信用者,一般称为舍人,如李斯为秦相吕不韦舍人,毛遂为赵国平原君舍人,蔺相如为宦者令缪贤舍人,此即《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所谓:“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2] 也有观点认为,这些舍人是战国、秦时贵戚官僚属员,类似宾客,为主人亲近私属,说法不一。[3] 至汉代演变为正式职官。太子太傅、少傅属官及皇后、公主属官皆有之。同时,大臣仍有私养舍人者。卫青即有舍人百余人。[4]

至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置秘书监,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核异同,属太常。因其执掌禁中图书秘记,故称秘书,后省。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掌图书秘记。[5] 两汉以后,随着尚书台地位的提高,尚书专权的现象开始出现。曹魏初年,魏文帝为了牵制日益发展的尚书令的权力,将原有的秘书监改为中书省,其首长称中书令,负责审理章奏,草拟诏旨,执掌机要,甚至有时皇帝密诏下州郡及边将,不再通过尚书省,直接由中书省发出。这样,原属于尚书省的出纳王命、敷奏万机之权,逐渐移向中书省。[2]

一种说法认为,三国魏首先在中书省设置了“中书通事舍人”,其具体过程,则是先设置了中书通事,至曹髦时在“通事”下加“舍人”二字。[6] 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曹魏,舍人与通事是两个不同的官职。[7] 西晋时,于中书省置舍人、通事各一人,[6] 东晋时方才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后亦罢废。[8][9][7]

据《通典》记载,南朝宋初,复置中书通事舍人四人,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入,参决于中,实权日重,中书侍郎之任遂轻。南齐永明初年,中书通事舍人四人各住一省,当时称之为“四户”,权势较重,中书监令反倒成了清闲之职。[7] 不过,按《旧唐书》的说法,魏晋南朝至梁武帝之前,诏诰均出自中书监或中书令之手,中书通事舍人只负责呈奏,只不过若中书通事舍人长于文字,则皇帝可能特别敕令他参与诏诰的起草。[6]

南朝梁时,令中书通事舍人专掌诏诰起草,并在官名中除通事二字,直称中书舍人。此后,中书舍人参预机密,权势日重。[7] 大体在同一时期,北魏、北齐均设有舍人省,置中书舍人,掌署敕行下、宣旨劳问等,亦以中书舍人掌制诰。[10]

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拟草诏旨),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隋先改称内史,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7]

相关查询:
最新查询:万象更新 标准语 2011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电池产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 庐山会议 表面活性 四甲基戊二酸 Lucrezia 丰特莱的西斯特尔教团修道院 Ullrich 闽南语 finance 加盟费 大众传播 阿泰宁 旨日清缓释茶 双向宝 教学片 梅利利亚 航天飞机 黑暗矿山 代表大会 破门而入 牺牲生命 穗状花序 整风运动 教条主义 杜尔伯特 童话故事 国际标准 中国广播 终极相棋 神鬼之说 夜帝夫人 气体燃料 中国文艺 中小学校 闭路电视 克利夫兰 木本植物 综合平衡 集思广益 弗洛伊德 自行其是 欣喜若狂 室内设计 盛况空前 千娱千寻 课外辅导 且歌且舞 宝贵意见 党的基本 小口脂鲤 不尽相同 Culture 牛头不对马嘴 小峰理纱 Biological approach 小儿七星茶 昆山市 两种制度 在技术上 山东大学 酱烧玉米排骨 每个女孩都应该结婚 日新月异 男低音 弧圈球 林硕墓 生物技术 混沌军团 席皮尔曼 浑身是胆 烧香拜佛 传为佳话 高级小学 济公外传 中书舍人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27秒 内存2.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