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又称为“中等收入群体”“中间阶层”“中产阶层”等[6] ,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英译本中[1]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上层阶级,工人阶级是下层阶级,其他社会人群构成了中间阶层[2]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中产阶级是在整个社会中占有中上等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群体。
“中间阶层”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人詹姆斯·布拉德肖( James Bradshaw)于1745年撰写的一本小册子,当时人们所理解的中间阶层是处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社会群体,主要是指新出现的资产阶级(商人或工厂主等),以及在城镇中新出现的一些社会人群(被称之为平民或市民“ town-dwellers”)。中间阶层(middle class)从英文含义上顾名思义,指处于社会中间位置的人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贵族是上层阶级,而农民是下层阶级,资产阶级就成了中间阶层。
不过,不同的社会,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对于社会中间位置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从而中间阶层人群的构成也有所不同。马克思及许多与他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统治阶级(上层阶级),工人阶级是受压迫阶级(下层阶级) ,其他社会人群构成了中间阶层——主要是小资产阶级 (小业主和知识分子) 和农民,后来的一些革命家 ( 包括列宁和毛泽东等人) 也坚持类似的看法。
虽然社会学家都是从社会结构视角来定义社会中间群体,但是不同的社会学家对社会结构的本质特性的判断不同,从而确定中间阶层划分标准也不同。在社会学界,从社会结构角度划分中间阶层主要采用两种理论取向,一种称之为关系取向:从社会关系视角定义中间阶层;另一种称之为等级取向:从社会等级视角定义中间阶层。依据这两种理论取向,形成了社会学界两种最主要的中间阶层划分模式,即“新马克思主义中间阶层划分模式和新韦伯主义”中间阶层划分模式。
middle class较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英译本中。亚里士多德从财产多少角度把城邦中的人分为三个部分或阶层,“一部分是极富阶层,一部分是极穷阶层,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阶层”。乔伊特(Benjamin Jowett)在把《政治学》翻译成英文时,用middle class来表达希腊文中的“中间阶层”(class in a mean)。亚里士多德赋予这样一个财富意义上的middle class以很多褒扬性的意涵:“人们承认,适度或中庸是最优越的,显然拥有一笔中等的财富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这种处境下人最容易听从理性,而处于极端境况的人……都很难听从理性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