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是音响逻辑形式的组合、发展,如旋律形态(主题、动机)的重复、变化等等,并且根据其内容的需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交响音乐不是专指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 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格调高雅、思想深邃;
3、 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叙事性、描写性、悲剧性、英雄性,抒情性、风俗性等特质;
4、 有较严谨的结构;
5、 丰富的表现手段;
6、 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交响序曲、交响组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提起乐器和集体的演奏,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古代东方的几个文明国家——埃及、亚述、巴比伦、中国以及西欧的古希腊。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symphony”一词是“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最初的用法也比较混乱,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中世纪时则指两个音的和谐结合,包括早期对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某些乐器(如风笛和手风琴)上若干个音的和谐结合。十六世纪末,在戏剧(包括歌剧和神剧)作品中插入的任何乐器不合奏段落,都叫做交响乐。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逐渐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声乐和器乐合奏(唱)曲和重奏(唱)曲的代称。 交响乐队
大约在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所采用的许多原始乐器中,已经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了;这些乐器当时不但用来独奏和作为歌唱的伴奏,而且也用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合奏中。
希伯来民族的乐器,根据圣经的记载,远在大卫王和所罗门王的时代,即在三千年前左右,也已经有三十六种乐器,他们在祭神的时候除了鼓钹、鼓瑟和弹琴的人之外,同时还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
古希腊神话描写过阿波罗和大潘比赛音乐,也描写过奥菲士借音乐的力量驯服鬼魔而从冥国救出他的妻子,在这些故事中都介绍过古希腊的竖琴、笛和七弦琴等乐器。
从某些古代墓刻、瓶画以及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中,我们可以确定东方文明古国的乐器和乐队,主要是用于民间节庆舞蹈、行军和宗教仪式中的。
中世纪的音乐艺术,不论是宗教的(教堂圣咏)或是世俗的(流浪艺人、游吟诗人和恋歌诗人的艺术),都以声乐为主,乐器只是用来作为歌唱的伴奏,或者用来替代缺少的声部,乐器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作用——中世纪的乐器除了教堂常用的风琴之外(由于构造尚未完备,还不能用来独奏),还有一种叫做维沃尔(viol)的古提琴。这是游吟诗人最喜欢用来伴随他们自己的歌唱的弦乐器。在这类歌唱性的弦乐器第一次被用来作为主要乐器之后,弦乐器的意义和作用便大大地加强起来,因此也大大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