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性多年生禾草。秆坚硬,高50-150厘米。叶片宽条形至窄披针形,长5-20厘米,宽7-15毫米。花序由2-4个总状花序组成,花序轴长1-8厘米,总状花序长1-5厘米,小穗单生,常排列成2列,花序轴扁平,宽1-1.7毫米,边缘具纤毛;小穗椭圆形,长4-5毫米,常具短柔毛,基部具细长的柄;下部颖片为小穗长度的1/3-1/2,紧包,急尖至钝形;上部颖片膜质,从基部分离于一短节间;上部外稃颗粒状, 急尖。种子千粒重4.44-5.55克。[1] 共6张 俯仰臂形草
俯仰臂形草在其原产地生长于热带中东非洲的开阔草地及部分荫蔽的草地上,生长于海拔1750米以下的地区。喜温暖潮湿气候,是一种典型的湿热带禾本科牧草,最适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可以忍受4-5个月的早季,但旱季超过这个范围则生长不良,在旱季末期其饲草产量比巴拉草、潘哥拉草、坚尼草要高。不耐涝。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也不耐寒,在无霜地区冬季生长旺盛。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泛,能在各类土壤上良好生长,但高含量的瘠薄土壤,对其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排水良好的沃土上产量最高。俯仰臂形草为短日照作物,在稍有荫蔽的椰林下生长旺盛。[2]
原产于非洲,起源于东非和南非,分布于南北纬27°范围,后被引种到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南美也引种种植。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于1991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自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AT)引进。[1][2] 俯仰臂形草
利用种子繁殖时,新鲜种子需用工业硫酸浸种10-15分钟,以打破其休眠期,经处理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33%。也可以将新收获的种子置于通风干燥条件下保存,用于翌年播种。播种深度1厘米播种后滚压,建植单一禾草草地时,每亩播种量1.5-2千克,与豆科牧草混播时,每亩播种量0.15-0.35千克,于雨李来临时播下。[1]
进行栽植时,可以将植株分为具2-3个分蘖的繁殖体,若匍匐茎较长,可以切成长30厘米小段作为插条,种植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穴植,每穴2-3苗,将苗的2/3埋入上中,压实即可性,繁殖以在阴雨天进行为宜。[1] 俯仰臂形草可以同多种豆科牧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地,也可以单纯种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