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山西省五台县建安村
描述:中共党员,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矿工家属。[1] 从1953年起她就坚持义务为丈夫所在的杜儿坪矿的矿工送开水,一直到2004年七十高龄的她因病住院,她在杜儿坪矿井口为矿工义务服务了整整50年。这50年来,她风雨无阻,寒暑不息,坚持为矿工送开水、补衣服、搞宣传、嘱安全,她用纯朴的关爱温暖了几代矿工的心。先进事迹 党素珍
党素珍出生在
山西省五台县建安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53年,经人介绍,18岁的她与杜儿坪矿工人李万义结婚,从家乡的小山沟来到太原西山矿区。白天,她看着那么多的工人开山炸石头,打洞挖煤炭,一钻进山肚子就是一整天,一天下来累得东倒西歪。于是,党素珍提着水壶,拿着水杯,步行5公里来到井口,等丈夫升井。那群下井的人们,满脸乌黑,满脸疲惫。党素珍甚至认不出哪个是丈夫,正慌乱间,丈夫李万义走到她跟前说:“你来啦。”她定睛一瞅,这就是丈夫呀,赶紧招呼:“累了一天了,喝点水吧。”这时,工友们一下围了上来,有人从李万义手中夺过杯子,喝了一口,嘻笑着说:“这水好甜呀,嫂子,以后你就给送水吧?”“行,那咋不行!”一句不经意的承诺,影响了党素珍的一生。第二天,党素珍果然挑着一担开水,早早等在井口。忙了一天的工人见有人送水来,高兴得又说又笑,又喝又闹。从那时起,党素珍的义务支前服务站开张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送就是50年。每天用去的小米、绿豆、白糖、红糖、茶叶的费用都是自己贴补,年平均都在2000元以上。50年来,党素珍的义务服务从送水扩展到为矿工缝补纽扣和手套、办黑板报、清理厕所、洗衣服等。她还自费购买了录音机、大喇叭、磁带等器材办广播站,为矿工讲安全、讲新闻……直到两年前在井口外栽倒,导致脑梗并半身瘫痪。 党素珍
党素珍1953年结婚后,跟随丈夫李万义从乡村来到矿山。当时,矿
井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后勤服务。当她得知丈夫和矿工兄弟们下班出井后,渴得、呛得嗓子直冒烟,不能及时喝上热水时,觉得很心疼,便主动开始为矿工送水。每天早晨4点,她就挑着一担开水,步行10里来到井口,为上早班的工人送上一碗热乎乎的开水。夏日,她为矿工送上清凉败火的绿豆汤、桔子水;寒冬,她熬好姜汤水、鸡蛋汤、红糖水,一碗碗递到矿工手上。后来矿区有了电车,党素珍仍然在凌晨4点出门,把家属区4个公用厕所清扫干净,5点挑着开水乘坐头趟电车准时到达井口。1954年的一天,党素珍目睹工人小赵出了事故,她心疼得就像失去了亲弟弟一样,那悲惨的一幕永远地留在她的脑海里。从那以后,党素珍又多了一项任务:宣传安全生产。矿工郭德安因事故造成下肢瘫痪,得到了党素珍的悉心照顾。在郭德安昏迷的三天三夜里,她反复地呼唤着他的名字。他苏醒后不想吃东西,党素珍就想方设法为他做可口的饭,一勺勺喂给他。病中他经常发生痰塞,党素珍就像亲妈一样为他清理。郭德安感动得涕泪俱下:“要不是党妈妈照顾我,我无论如何也活不下来……”在杜儿坪矿,被党素珍照顾过的工伤、病号有三十多个,无一不将她当作亲妈来唤。杜儿坪矿从山下到坑口,矿工们每天要爬197个台阶。每逢冬天下雪,党素珍怕工人上班滑倒摔伤,凌晨3点就扛着铁锹来到这里铲冰雪,有时候连虎口都震裂了。当早班工人6点来到时,台阶已经干干净净了。50多年了,矿工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党素珍坚持了下来,为矿工服务成了她这一辈子“分内”的事。她设立了“支前服务站”,服务的领域 党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