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 (1993-1995)同济大学地下系,孙钧院士
博士学位(1988-1992)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硕士学位(1984-1987)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学士学位(1980-1984)中南矿冶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能源地下结构与地下储存;
压缩空气储能;寒区隧道工程;
节理力学与渗流耦合;
软岩流变与隧道大变形;
隧道健康诊断[7]
2001/5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导
2006/9-2007/9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2005/2-2005/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访问教授
2001/2-2001/5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附属研究员
1994/1-2001/2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
1992/4-1994/5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87/6-1988/9 中南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教师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技术预见专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 副理事长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 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物理与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节能环保与防灾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市分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上海市分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 委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编委
《探矿工程》 编委[7]
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地下结构粘弹塑性计算理论,54学时,11届(1997-2007)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与监测技术,36学时,8届(1999-2007)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专业外语,36学时,5届(1994-1998)
本科生考试课程:地下结构试验与监测,36学时,13届(1995-2007)
本科生考试课程:隧道工程,36学时,1届(2000)
专科班考查课程:土木工程监测技术,36学时,1届(2000)
主持举办土木工程监测培训班,2届(199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