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同《梓州中江县新堤记》说:“县为江所环,因名之。”综上可知,县以江名。[6]
今中江县境古为梁州域。 中江县
春秋战国,是巴国、蜀国之间部落酋长郪王领地。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秋,张仪、司马错率军灭蜀、巴国。后元十一年(前314年),秦国在巴、蜀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置巴郡,封蜀侯。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诛蜀侯,正式设蜀郡,推行郡县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今中江县境分属巴郡的郪县,蜀郡的涪县、雒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二郡地置广汉郡,辖13县。今中江县境属郪县(县治在今三台县郪江镇),东北部地区属涪县(县治在今绵阳市涪城区),西北部地区属雒县(县治在今广汉市雒城镇)。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析郪县、涪县地置五城县,为中江建县之始,辖今县境龙台以北地区。刘禅建兴二年(224年)分广汉郡,立东广汉郡,五城县、郪县改属东广汉郡。
晋泰始元年(265年),省五城县并入郪县。泰始三年(267年),将原广汉郡改名新都郡,原东广汉郡改名广汉郡。咸宁四年(278年)复置五城县。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郡并入广汉郡,省五城县。太康七年(286年),再置五城县。五城县、郪县同属广汉郡。
南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年),因程道养农民起义军占领县城,官军在今杰兴镇玉尺坝置怀归县据守,与五城县并存。又析雒县置西五城县于今古店乡。怀归县、西五城县同属新城郡(郡治在今三台县潼川镇)。南齐永元元年(499年)省怀归县,并入五城县;省西五城县,并入郪县。南齐改“五城”为“伍城”,仍属广汉郡。南梁天正元年(551年)于新城郡置新州,撤郪县,并入北伍城县(县治今三台县潼川镇)。西魏废帝二年(552年)今四川进入北朝统治,析广汉郡置玄武郡隶益州,辖伍城一县。557年,北周取代西魏,玄武郡改属新州,仍领伍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玄武郡归属益州总管府辖,伍城县改名玄武县。开皇十年(590年)在今县境东南置飞乌镇,十三年(593年),析原郪县地(当时已属昌城县境),废镇立飞乌县,县治设今仓山镇飞乌坝。仁寿二年(602年),在今中江县城置凯州,辖玄武、飞乌、绵竹(县治在今广汉市北五里巷)、金渊县(县治在今金堂县同兴乡州城村)四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凯州,改益州为蜀郡,玄武县属蜀郡,飞乌县属新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