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业领域研究者认知活动的产物,术语系统完整呈现创建者认知世界的主观特征[1] 。这种主观性体现在:
通过概念界定反映专业思维模式
借助术语结构展现认知逻辑层次
利用术语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框架
术语演变与科技文化发展保持同步,历时分析可追溯科学思想脉络[1] 。具体表现为:
早期术语反映初创期认知局限
成熟期术语呈现系统化特征
革新期术语体现范式转换
汉语术语研究需立足中国文化根基,人文社科领域术语构建需突出:
汉字表意特性形成的独特认知路径
辩证思维在概念定义中的渗透
古籍文献术语的现代转化机制
截止2024年12月,最新研究强调创建者在构建术语体系时,需协调国际规范与本土特色,形成既符合学科规律又彰显文化认同的双重标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