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痴迷魔法,被弟弟安东尼奥伙同那不勒斯王阿隆佐篡夺了王位。普洛斯彼罗同幼女米兰达流落荒岛,靠着魔法的帮助征服了岛上的精灵和唯一的居住者——奇丑无比的土著凯列班。十二年后,那不勒斯王和儿子斐迪南,以及安东尼奥等人乘船经过海岛。普洛斯彼罗得着机会,利用法术唤起暴风雨,掀翻了他们的船只。那不勒斯王一行人受尽折磨,最终找回迷失的本性。普洛斯彼罗宽恕了他们的罪过,并把女儿米兰达嫁给了斐迪南,结局皆大欢喜。[3]
《暴风雨》是时代的产物。莎士比亚所生活的英国,资本主义方兴未艾,正在全方位施展拳脚;文艺复兴如火如荼,人文主义者热衷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新思想,整个国家正走向中兴。这种时代的印记不能不反映在作品中,这种平等的思想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思想栓桔,从人文主义角度对人类进行了歌颂在《暴风雨》里,普洛斯彼罗非但没有嫉恨、报复夺取他的爵位,反而设法使自己的女儿米兰达与仇人的儿子斐迪南相识、相恋,结成连理,这种基督徒式的宽容精神映射出作家晚年的心态。他想化解仇恨,以德报怨,博爱世界,而这一切,当从年轻人开始,不要让仇怨继续下去。《暴风雨》大约写于1611年,于1611年末首演,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1]
普洛斯彼罗
威廉·莎士比亚的普洛斯彼罗是一种毫不贪恋权位,完全投身于超脱世俗的事业中的贤者的形象。普洛斯彼罗本来是米兰公爵。由于沉迷于学问和魔法而将政治事务全部丢给弟弟安东尼奥。对于这种对政治的漠然而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经历,普洛斯彼罗并不感到后悔。也并没有如同中国人传统上对君王沉迷艺术的行为进行的批判。相反,他至死不渝地赞美他的学问艺术和魔法。普洛斯彼罗在向女儿诉说往事的时候仍然称它为“胜过世上所称道的一切事业。”遭受了亡国之恨和杀身之祸的普洛斯彼罗并没有后悔自己沉迷于学问和魔法。因为那是他心中真正的事业。作为国主,没有证据表明他依照自己的君主地位去谋求人民的福祉。他所追求的东西是非功利的、内在的。他沉迷的魔法,象征着人类在生活之外对彼岸的一种追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