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语】ἁπλοῦς
【罗马字】haplous
【英语】haplogroup
【汉译】单倍群
在人类遗传学中, 最普遍被研究的单倍群是『人类Y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Y-DNA单倍群)』和『人类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mtDNA单倍群)』,这两个都可以被用来定义遗传群体。Y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仅仅被从父系线遗传,同时mtDNA仅仅被从母系线遗传。
通常假设任一延续到今天的单倍群突变并没有经过自然选择。那么在突变率之外,群体遗传对单倍体在群体内的比例的影响源自遗传浮动(genetic drift),即源自对幸运地把自己的DNA遗传到合适性别的下一代的群体内成员的随机抽样引发的随机波动。
在人类基因学里,某一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通过Y染色体遗传变异特性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一门科学,主要用于研究人类的“非洲起源论”及以后的种群分布的遗传学证据。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研究Y染色体,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上面的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是根据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的不同把全部现代智人分为18个类型,用从A到R的十八个字母作为索引。谱系树中的父节点代表的对应基因突变是所有子节点共有的,但反之不然。研究者们则把理论上存在的所有男性始祖称为Y染色体亚当。不同的研究推测的Y染色体亚当的时代也不同。人类Y染色体DNA(Y-DNA)单倍型类群用大写字母A至T标记,以下还有更细的分类则用数字和小写字母标记。Y染色体单倍群命名是由美国Y染色体协会建立的。
此后在M168突变的基础上,又分别产生了F=M89、C=M130和DE=YAP三个子类型,F=M89则是所有其他人群共有的,现今大概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有这个变异点。
在F=M89的基础上,又产生G=M201、H=M52、I=M170、J=M304和K=M9=K*几个子类型,其中K=M9是最重要的一个子类型,亚欧大陆上除西亚和西伯利亚地区,其绝大部分民族都共有这个变异点,现今中国汉族中,96%的人都是K=M9类型。
在K=M9的基础上,又产生了K1=M177、K2=M70、K3=M147、K4=M230、L=M11、M=M4、NO=M214、P=M45=P*几个子类型,其中NO=M214又分为N=M231和O=M175两个子类,N=M231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两侧、北欧北部、东欧北部和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而O=M175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东部、部分太平洋岛屿,现今中国汉族的主要类型就是O=M175。